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任爱琼 报道:2020年初,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蔓延全国上下,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化龙堰镇甘露同志在这40多天里,一直“逆行冲锋”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辞辛劳奋战在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为群众筑起疫情“防火墙”。
有了大家才有小家
大年三十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全家团聚的节日,当大家都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吃着丰盛的团年饭,甘露同志却一边吃着泡面,一边守在电脑面前,催报数据。除夕夜凌晨零点40分到2点10分,为了汉返人员及其密接者等数据信息能及时、准确上报,大年三十晚上他一整夜没有合眼。
在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他肩上的担子很重、所承受的压力巨大。从疫情到来之初,忙忙碌碌的督办各村入户摸排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乡村道封堵,组织防控宣传力量,带领医护人员一起规范隔离病区,多方整合资源建立医学留观点,争取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经常夜里两三点还在汇总当天各村工作进度。
抗“疫”40多天来,从来没回过自己家。想刚满两岁的孩子时,看看家里发过来的视频,不敢打电话,怕无法回答家人什么时候回家的疑问。也曾因联系防控物资和接送发热病人多次进过县城,却不曾顺道回家,想着自己经常出入卫生院隔离区,也想着同事们也都没回家,更想着现在自己的岗位。
图为甘露同志和同事们晚上11点坚守在古城竹家垭卡点
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疫情防控工作靠的是上下一条心,很多工作都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的,但越是艰难、越是危险的工作越是需要有人冲在前面。
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尽管做了动员,做了医疗技能培训,医护人员面对汉返的发热人员也有无法控制的恐惧,尤其是当知道辖区发现汉返发热人员时,在察觉到了医护人员内心的害怕与不安时,就主动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带领医护人员一起送返汉发热人员去县城医院隔离救治,这种行为给了医护人员莫大的慰藉和力量、莫大的信心和勇气。
在全县要求封堵乡村道后第一时间完成了封堵设卡任务,大年初一是设卡封堵的第一天,工作做得特别艰难,车家湾卡口聚集了不少试图通关的群众。接到电话,熬夜后仅休息了半天的甘露同志又返回车家湾卡口,带领卡口值班同志从中午讲到夜里9点多,人员才被一一劝回。大年初一晚上十一点多,由于卡口设立比较急促,生活设施配备不全,甘露同志知道卡口设立了就不能撤岗,一旦撤岗就前功尽弃,为了让其他同志能睡个好觉,他主动带班值守,让其他同志回单位宿舍休息,自己和另外一名同志一起又熬了一夜没有睡觉。当领导心疼他连熬两夜,怕身体吃不消时,他说:“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能说‘弟兄们,给我上’,而要说‘弟兄们,跟我上’。”
图为甘露同志入户发热人员家庭,叮嘱相关事宜
办法总比困难多
疫情防控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对群众高度负责,更要求执行县指挥部决定不折不扣。2月7日,县指挥部发文要求设立医学留观点,化龙堰镇仔细研判决定设立在相对远离人户的三道河老福利院,但因为种种原因,照明、电视和厕所等条件尚不到位,县指挥部要求的设立时间当天下午,还是无法达到收住条件。当时由于道路封堵,不具备施工条件,加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眼看着天快黑了,问题还没有解决,留观人员无处隔离。甘露同志在留观点选址现场,一个一个打电话联系供电所、广电中心、水电工、电器店、水管工、卫生院、派出所等部门人员有序进场,问题逐一解决,终于在2月7日晚上7点10分,解决了所有问题。晚上七点半,第一批七个隔离人员和医护、警察全部入住三道河留观点,按指挥部要求克服所有困难做到了全县一盘棋。
2月18日,县指挥部要求对确诊和疑似病人居住地设立风险预警区,并对预警区内全部人员实行中药预防,甘露同志查看当天送药清单时,发现一个预警区没有送药,了解到是因为中药熬制机发生故障,药剂供应不上了,修机器的工人当天赶不上来,而时间已经是下午6点了,有人建议第二天师傅修好了机器煎药之后再补送。甘露同志召集了几名年青同志一起研究,7点钟不到,机器修好了,晚上9点钟甘露同志亲自把热烫烫的中药送到了预警区群众手中,按指挥部要求做到了工作不打折扣。
无论是面对精准扶贫、综治维稳、环境整治,还是疫情防控工作,甘露同志总是说:“县委政府把我安排到这个岗位上来,如果工作完不成找理由,那么干部的意义何在,总有理由可以找也总有办法可以想,与其找寻理由不如多想办法”,也正是凭着这个信念,工作中甘露同志总是冲在前面,干在前面。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化龙堰镇正是因为有许多甘露同志这样的干部,我镇成功创建“无疫乡镇”,14个村成功创建“无疫村”。
图为甘露同志在驻点村安排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