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家政,男,43岁,中共党员,现任姚坪乡党委委员。因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经县委研究决定,从县直单位选拔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到扶贫一线,经单位力荐,2018年1月我被选派到姚坪乡挂职党委委员,分管移民和环保工作,在化口村驻村,同时兼任驻村工作队员。
2019年4月,根据县“四双帮扶”办部署,驻村工作队从化口村调整到出列村观音沟村,我担任观音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放弃了县直单位优越的工作环境,根据组织需要,到最贫困的乡镇、到最贫困的村,这是党对我的考验,更是组织对我的信任,虽然这里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民情复杂,但我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通过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才能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才会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化春风为细雨 润心田于无声
每次走访走到簸箕湾小区时,屈光芬总是会老远跑过来跟我打招呼,满脸笑容的叫我到家里喝水,到家之后,忙前忙后的找烟递给我,热情的像自己的亲大姐,旁人都会说:“这里干群关系好,群众满意度高”,可有谁知道以前的她,对干部很不满意,直到后面发生了一件事。
那还是2019年春节前夕,全市2018年第四季度重点项目拉练会与会代表到竹山县参加文峰太和梅花谷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姚坪化口村是通往太和村的必经之地,簸箕湾小区刚好在旅游路旁,屈光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已享受易地搬迁住进新房,而家中老人因为行动不便,担心弄脏洗手间,就选择使用路旁的旱厕,照顾到老人的实际情况,这个旱厕一致未拆除,既与新建的房屋风格格格不入,又影响了整个小区的精神面貌,我与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未果,屈光芬总是以老人自己不让拆为由,拒绝拆房。我又再次找到老人了解情况,老人说:“自己年龄大了,蹲厕时间长了,腿受不了,在新房子里如厕,把厕所弄脏了家里人不说,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这一句话点醒了我,老人主要是如厕不便,那就解决如厕问题,跟厕所的房子没关系,我想到了马桶,既解决了老人长期蹲厕腿脚发麻,又解决了容易把厕所弄脏的问题,但在与屈光芬的沟通中,她不同意将蹲厕改为马桶,因为农村的习惯就是蹲厕,解决老人后顾之忧,家里年轻人又不习惯,我又想到超市里面好像有可折叠的坐便椅,及时跑到了最近的竹山超市,将折叠坐便椅买了回来,喊来老人家并演示使用步骤,老人家高兴的不得了,屈光芬也一改往日的脸色,连声向我道谢,便开始收拾旱厕堆放的农具杂物,准备拆房子,我喊上村上的干部一起帮她把房子安全拆除了,至此以后,每次她看到我,都会笑容满面,待我如亲。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文家湾小区有一对楼上楼下的邻居,两家都是贫困户,楼上住着金举生,楼下住着李金成,都是双残户,家中的男劳力均在外务工,留下妻子在家带小孩。村干部走访的时候,楼上金家反映楼下李家在房屋后面的杂物棚烧柴火,将二楼的墙面、玻璃熏的发黑,李家却说家里有2岁多的孩子,家里冷,在自己的屋后面烤柴火免得把小孩冻坏了,村干部一方面安抚楼上住户,一方面做楼下的思想工作,但楼下依然是屡教不改,找来其他亲戚朋友劝也不见效果。后来矛盾升级,金家直接拿着一瓢水,把李家的火盆给浇灭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及时到达现场查看了熏黑的墙面,并请示了乡领导,请来粉墙师傅把墙面粉白,并更改了楼下的烟道,同时叫上村干部一同到金家做思想工作,金家终于不再计较这事了。我又来到楼下李家,了解家中的困难,确实是不容易,金家小孩才2岁多,孩子妈妈又是肢体残疾,为了确保她们冬季取暖,我联系了师傅买来炉子并给她们安装好,烤火的问题解决了,邻里矛盾也彻底化解了,楼上楼下见面也打起招呼了。
扶贫的路上有很多琐碎的小事,但每一件小事都关乎群众利益,我将时刻放在心上,在这县摘帽、户脱贫的收官之年,我将用真心换真情,用实际行动架起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桥梁。我相信,有扶贫政策的支持,有扶贫干部的努力工作,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作者系房县水利和湖泊局驻观音沟村第一书记张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