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冯磊 报道: 姚坪乡的发展变化可以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在这里,你纵有一目十行的眼力,也难以阅尽该乡乡村振兴的嬗变节奏。
姚坪乡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乡镇,人口分散,山多地少。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开拓创新,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新路子。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让农村经济“强”起来
3年前,在村种植大户的带领下,金牛村村民王治春种植了银杏、黄姜等中草药。“今年3亩的银杏全部丰收,每亩收获将近1000公斤,每公斤按2元的批发价计算,每亩地收入近2000元。”王治春高兴地说。
在金牛村,还有很多像王治春这样种中草药致富的农民。该村1142人323户,80%都种上了银杏、黄姜,多则十几亩,少则二三亩。
近年来,全乡已发展银杏种植面积近7000亩、黄姜近10000亩、茶叶近17000亩。目前,当地形成了以中草药种植、茶叶种植、畜禽养殖为支柱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扶贫,村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田地里不仅能种出药材、庄稼,还能种出风景,种出财富。”近年来,姚坪乡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联合发展。结合樱花岛风景区、聚龙河生态旅游区等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项目配套发展了乡村采摘游、农家乐等新兴产业90余家,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致力于打造十堰市城郊游休憩带,全力推进旅游扶贫。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生活“好”起来
姚坪乡位距房县县城82公里的西北边陲,山高路远。10年前的姚坪,交通闭塞,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出行基本靠走,交通工具仅以客船有主。
姚坪乡化口村基层设施正在完善
现如今,走进姚坪,生机勃勃的产业片区,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整齐有序的安置小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院映入眼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黄坪大桥建设于去年10月28日正式动工,建成后将彻底打破姚坪乡隔河堵水的历史,全乡道路交通建设全面推进,硬化村级公路52.5公里,完成生命防护工程50余公里;16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已经全部完成;完成8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为服务群众增强阵地建设;垃圾处理中转站正在施工建设;建设10个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宽带入户和无线通讯信号工程正全力推进。姚坪乡党委书记郭兴贵说:“要想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就必须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就要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福利”。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容村貌“美”起来
在姚坪乡漫步,随处可见绿树成荫的乡镇小路,整洁干净的农家庭院,波光粼粼的璀璨堵河……处处展现着美丽乡村的新风貌。
近年来,姚坪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持将“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通过由点至面,示范引领,坚持“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齐推进的模式,每村配备一名公路养护员每周对辖区公路进行清理打扫,对全乡16个行政村实行了统筹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姚坪乡庆口村樱花岛
该乡将庆口作为示范村,化口村、屈家坡村等5个村作为整治村,进行重点打造,发挥示范的带动引领作用,要求其余各村打造一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组,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垃圾治理、厕所改造、美丽庭院建设,污水处理全覆盖。对违规搭盖或不规整、临时性的畜圈禽舍和乱搭建房、危旧房立即拆除,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全乡累积组织群众清理农村陈年生活垃圾堆24处,配备垃圾转运车5辆,垃圾桶920多个,以保常态。
而今,姚坪乡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菜园变花园、山区变旅游景区等等正在由构想变为现实,让“强”“好”“美”变成乡村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