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钞美美 黄治久 报道:茂盛翠绿的银杏扮靓了乡村,也成为姚坪乡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矮化密植银杏产业在县产业办、银杏办的大力支持下,姚坪乡党委政府演绎了一个新型种植产业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成片成财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典范。
在勤学静思中,谋支乡主业之策
2016年是姚坪发展银杏产业元年,在茶叶、黄姜产业主导姚坪种植产业多年的前景下,为实现多元产业布局,增加农户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在县产业办、银杏办的引领下,姚坪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带领部分村“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后发现银杏叶具有药用价值高、资金投入少、管理成本低、市场前景好的特点,姚坪乡又地处黄龙滩水库腹地,山多地少,无霜期233天,气候温和,山地土壤深厚湿润且排水良好,具有种植银杏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经过户院会、党员会的动员,一些村干部、党员代表、致富能人率先尝试,两年时间就发展矮化密植银杏产业4000余亩,到2017年秋第一批种植银杏农户丰收采摘鲜叶,亩产收入达1800多元,经济价值远高于种植其它作物,初战告捷,气候适宜收效明显,坚定了姚坪大力发展银杏产业的信心,一举确定银杏产业为茶叶、黄姜外的姚坪乡第三大主导产业。
在抢抓机遇中,行兴乡富民之举
2018年是姚坪乡银杏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之年,伴随精准扶贫扶持银杏产业政策和《房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姚坪乡大力发展银杏产业送来大发展的东风,金牛村、虎尾沟村为主的12个村抢抓发展机遇,迅速行动,广泛宣传,积极鼓励村党支部、种植大户领办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短短两个月分片区成立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8家,社员达200余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党员干部带头,社员分工协作,基地管理、市场营销走向专业化、科学化,银杏种植面积、叶片质量产生量变趋势,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鲜叶亩产产量增收20%,直接带动贫困户856户2582人参与到银杏产业链中,户平亩产收入达到2300多元。
在拼搏创新中,闯强乡振兴之路
2019年是姚坪乡银杏产业的升华之年,姚坪乡党委政府与湖北铭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采取“公司+车间+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为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提供高效专业化技术指导和“种、采、收、销”一站式服务,签订鲜叶保底回收价格,实行“租金、股金、薪金”等多种合作模式,农户自主选择,增加了农户增收渠道。
稳定性和持续性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痛点,随着姚坪乡银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接踵而至,鲜叶采收后的存贮是面临的首要难题,为规避农户因保存不当腐烂等造成收益受损,同时增加产品竞争力,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湖北铭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十竹”路边虎尾沟村建成1200平米银杏叶初加工车间,建成鲜叶初加工生产线2条,实现农户采收鲜叶后即送即收即加工。目前加工线可满足万亩以上鲜叶初加工,公司根据市场客户需求,灵活机动开展采收、初加工调配,实现农户受益最大化,在公司、合作社的协作运营下,今年全乡收获银杏鲜叶60多万斤,初加工后企业产值达200余万元,带动2000余人受益,产业链上贫困户户平增收3000元以上,产业链接的完善稳定,大大刺激了一些后进观望村民,全乡种植银杏氛围高涨,预计明年银杏种植面积将超过1万亩。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借助“十竹”路交通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扶持,姚坪乡极力推进银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之路,科学规划的银杏产业观光带已经雏形初现,秋季绿油油的自然美景吸引了大批自驾游客,带动了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银杏叶真正成了“黄金叶”,实现了“夏鼓钱袋秋饰景”的愿景,银杏产业进入了“多域合作、相互促进、互利互赢”的良性发展循环模式,未来姚坪的银杏产业必将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