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股泉村地处野人谷镇西南部,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既是国家安全矿区,又是县城20万居民安全饮水的水源区,更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由于受发展环境的限制,外面的人才进不来,外面的资金进不来,外面的项目更进不来,“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是这个不开放自然村的真实写照。全村版图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53户,677人,其中,贫困户96户220人,贫困发生率为32.98%。自2015年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抓好精准扶贫为核心,以突破扶贫堡垒为重点,以落实民生实事为抓手,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地完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在2019年整村实现出列。脱贫攻坚工作彰显了三大亮点.
一、选准脱贫产业——把“打工经济”作为朝阳产业来抓
脱贫攻坚最基本的标准要求是贫困户脱贫时必须达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首要的就是要有稳定的收入。用于股泉村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外面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都进不来,到底选择什么产业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支柱产业?是摆在村两委面前首要研究解决的最大难题。
2016年以来,村两委在驻村领导、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党员会、能人座谈会、分组户院会、群众代表会,反复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把“打工经济”确立为全村增收致富的首选产业,同时在分析比对本村大多数外出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种及收益情况后,最终把竖板(即:ALC安装)和深海捕捞两个项目作为重点选择的劳务项目,组织由能人牵头的团队,由小到大,不断推进。自2016年以来,全村组织以李明星、张成龙、程学根、陈光财、黄松等为领班的5个团队105人,从事竖板作业;以邓久权、张德兵、王龙等为领班的3个团队45人,从事深海捕捞作业,经过近三年发展,实现了两大行业,150人从事,产值实现1500万,并带动全村近一半贫困户人口实现了脱贫,打工经济一跃上升为股泉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为股泉村精准脱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7年脱贫户王德明,一家3口人,其儿子王启富,今年春季,外出在北京从事竖板作业59天,因天气原因耽误,实际干活49天,纯收入达到3万元,不到两个月时间,家庭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万元。2018年脱贫户王兴武,全家5口人,儿子王龙在山东青岛从事深海捕捞作业,每年除去封海期3个月、海上低温上冻期5个月,实际从事深海捕捞有效时间4个月约120天,每天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年平均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股泉村打工经济呈现 大特点。一有组织。全村有8个专班负责组织150人外出打工。二是有项目。全村8个专班围绕竖板(即:ALC安装)和深海捕捞两个项目作为重点务工内容。三是有技术。建筑竖板和深海捕捞两个项目都的需要专业技术为支撑。四的有效益。全村150人从事竖板和深海捕捞两个产业,产值实现1500万,带动全村近一半贫困户人口实现了脱贫。
二、突破脱贫难点——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脱贫堡垒来攻
2014年精准扶贫启动之初,股泉村虽然是武神路沿线的一个重要村落,但由于地处矿区,区域环境非常特殊,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人居环境更是没得说,村内很大一部分农户住的是危房、走的是土路,且民风很差。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决定把住房安全、道路畅通、民风好转作为脱贫攻坚的三道堡垒去攻克。
(一)彻底消土房。2016年以来,我们把住房彻底消危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道堡垒来突破。首先,我们对所有贫困户住房进行普查,评定住房安全等级,召开护院会,宣传易地搬迁政策,了解其解决住房问题的真实想法;其次,我们按照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要求,对贫困户住房按照“农户自愿、宜迁则迁、宜改则改、因户施策”的工作思路,制定易地搬迁方案,并再次召开护院会宣传易地搬迁方案,最终逐户确定解决安全住房具体办法,向镇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上报。其三,镇指挥部批准易迁方案后,我们通过召开支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选定全村最好的地块“油坊坪”作为集中安置小区选址,并按程序进行了竞争性谈判,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同时,将贫困户分散安置和危房改造与易地搬迁有机结合,同时推进,取得了良好收效。截止1019年10月底,全村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74户160人,危房改造15户38人,累计达到89户,198人,实现了贫困户住房彻底消危。在此基础上,我们在2019年,抓住危房改造这一契机,严格按照“唯一住房、以改为主、以建为辅”的原则,大力实施非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党员会议及户院会等形式宣传动员,并经民主评议,共实施非贫困户危房改造52户164人,其中:新建23户67人、维修加固29户97人,基本实现非贫困户消除危房。到2019年10月底,全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新建和维修加固住房累计达到126户324人,其中:新建住房82户189人,维修加固住房44户135人,实现全村住房彻底消除危房和土墙房屋。
(二)村道通入户。2017年以来,我们在有序推进住房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把硬件建设的重心转到通村道路建设上来,并把村道通达入户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二道堡垒来突破。村两委在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通过召开护院会,大力宣传交通建设政策,宣传村级道路建设困难,宣传村道改善会给全村及自己带来的好处,并深入到因村道建设所涉及的农户,协调做好占山占地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效促进了村道建设顺利推进。2017年至2019年,三年累计争取村道硬化项目建设计划7公里,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419万元,新修油坊坪大桥(长17米、宽7.2米)1座,扩宽硬化村级道路7公里(宽4.5米),新修产业路1公里,维修产业路1公里。截止2019年10月,全村253户,已有240户实现了通达入户(车能开到家门口),通达率达94.8%。
(三)民风大好转。从2018年以来,我们在住房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村道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下,把实现民风根本好转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三道堡垒来突破。我们以抓好“四好创建”为载体,以开展“扫黑除恶”、“环境整治”、“倡导人情新风”活动为内容,以开展“进村住户、户户走到”常态化为抓手,多次召开护院会,一改过去开会总是由领导“我讲话、你安排、他强调”的老办法,让老百姓在护院会上能够“优先发言、畅所欲言、敢于直言”,有充分的发言权;让干部宣讲政策,答疑解惑,收集诉求,理顺归类,制定解决方案;尔后再带着问题入户回访,一户一户解决问题,一件一件落实诉求,力求做到能够解决的事情,当场拍板解决;需要相关部门或上级支持解决的事情,及时协调汇报争取尽快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事情,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明确表明态度,不给他们留任何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等不拖,矛盾问题不上交。通过重复、坚持、常态化做工作,全村自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一直保持了“零”上访状态,民风有了根本好转。
三、压实脱贫责任——把精准扶贫当作天大的事来做
精准扶贫三年脱贫攻坚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全党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从对象识别到全村推进直至整村出列,工作千头万绪,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工作、每一项政策落实,件件都是天大的事,一件都不能马虎,每一件都要抓落实。尤其是村这一级,只有真正压实脱贫责任,把精准扶贫当作天大的事来做,才能确保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实施清单管理,限期销号清零。帮扶工作怎样推进实施清单管理,限期销号清零,能否取得更高成效,必须以足够的工作时间作保证,下足绣花功夫,扎扎实实干出来。我村帮扶单位是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单位一把手贺宏同志,带头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妥善处理本单位工作与帮扶单位工作关系,坚持每周两天一夜在村工作,大事、难事总是冲在前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不躲、不推,靠前指挥。工作队坚守工作一线,经常加班加点;镇驻村领导长期坚持三天两夜在村工作,更多的时候是坚持四天三夜,有时甚至带病坚持在村工作;村干部始终坚持每周五天四夜在村工作;帮扶干部坚持每月一次进村住户开展工作,从2019年8月下旬开始,每月四次进村住户开展工作。帮扶单位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在当前单位资质认证的关键时刻也没放松帮扶工作(公检中心职工为资质认证已经连续3个月无休息日,中午、晚上都在单位加班),用责任保证扶贫质效。公检中心将干部帮扶工作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强调,凡是受到上级检查通报的帮扶干部,中心党组一律追究处理到位,年底不得评先表模或职称晋升。如出现帮扶户上访等极端事件,年底扣罚帮扶干部绩效奖励工资。用真心帮扶保证扶贫质效。在用好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帮扶干部开展“我为帮扶户办一件实事”活动。公检中心向全体帮扶干部发出倡议,要求各帮扶干部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为帮扶贫困户做一件实事、解决一个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体帮扶干部积极响应,自发开展帮困慰问活动,为股泉村五保户和特困户送去衣被、棉鞋、洗刷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种子、药品、营养品、粮油、餐具灶具、学习用具等,帮助解决他们当前家庭生活上面临的暂时困难;还有帮扶干部为部分贫困人口就业提供帮助。比如,陈关鹏、王少娟、昝荣政同志在帮扶对象去世后,能赶到场慰问,家属感动不已;王少娟帮扶的一户贫困户,是我村最突出的缠访户,通过真心付出,现在不管帮扶对象有什么意见诉求,只要王少娟到时场,都能迎刃而解;郭霄、郜玉等年青同志,虽然才接触帮扶工作,但能虚心学习,不推不靠,不光帮扶的五保户很满意,连周围的领居都交口称赞、羡慕不已;闵号平、卢旭辉等几们女同志,视帮扶对象为亲人,做到有求必应、倾心相助。经统计,2019年有16名帮扶干部为56户贫困户办实事143件,帮扶干部的真心付出,让贫困户真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在上月的模拟评估和近期的脱贫普查中,群众认可度达100%。
下足绣花功夫,创新“四个统一”的办法压实帮扶工作责任,真正体现把精准扶贫当作天大的事来做。
一是统一时间。把每个周的周一确定为入户走访日(镇政府有重要活动安排除外)。要求除老师以外的全体帮扶干部,必须在周一这一天,统一入户走访。
二是统一培训。每次入户走访之前,由驻村工作队明确提出走访的主要议题,并对当天走访过程中,主要做什么、怎么做、收集那些资料或佐证材料,进行具体安排,根据所涉及对象,明确到户到帮扶干部。
三是统一行动。走访日的培训时间为上午9点,中午吃饭时间为1——2点,下午走访时间为3——4点,5——6点集中反馈走访情况,现场明晰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由帮扶单位领导或工作队长面对面抽查帮扶干部对贫困户各类基本信息的知晓情况。
四是统一要求。明确帮扶工作由工作队长何瑞全权统筹,建立股泉帮扶群。走访日当天,不允许迟到早退,公事在群里说明情况,私事必须书面工作队长请假,并在本周内补上走访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