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田席堂 陈长生 报道:日前,红场村贫困户高得合乐呵呵地告诉入户测算收入的包户干部,他今年又在红场蓝莓采摘游基地务工近万元。数据说明,农业产业与旅游融合化发展已给贫困户增收带来了摸的着、看的见的实效。近年来,五台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特色塑造,扶贫产业“三化”发展模式,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富脑袋、富口袋、富生态、富万代”扶贫之路。
一是生态建设产业化。坚持生态建设与绿色富民“双轮驱动”,充分利用高山扶贫搬迁户搬迁后闲置的坡地,组织贫困户强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机遇,种植集生态绿化与药用价值与一体的七叶树3000余亩,使贫困户获得退耕还林生态补助资金360多万元,七叶树挂果后可使贫困户每年最低户均增收2000多元。利用荒山新建金牛寺村茶园200亩,带动登仙观、马家湾搬迁安置小区20多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可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
二是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把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走绿色农产品发展之路,合理利用林下发展空间,组织贫困户加入林下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致富本领,发展林下养鸡5.2万只、黑山羊1500只、黑猪600头、林药套种960亩,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家有一项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三是生态产业旅游化。坚持产业发展与旅游增收相融合,新建猕猴桃采摘游基地300余亩,提档升级蓝莓基地170亩,带动发展农家乐4家,带动28户贫困户家门口务工增收,2019年实现旅游产品销售收入48万元、贫困户务工增收1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