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好榜样-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好榜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8日

忠诚榜样何立志

何立志,男,1968年8月生,家住化龙镇高桥村7组,获评第二届高桥忠诚榜样。

作为上届党支部委员,何立志不论在不在职,始终心系组织和群众,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2017年8月,村里修路,他自发带头当起了义务修路工,其他村民也都积极响应,本来需要长期的工程缩短了一半;去年5月,他又出力出材料为村里修建了一个洗衣池,为村里人带来了方便;2016年4月某天,村里杨波在种地时被拖拉机压在三四米高的坡下,全身是血,他却没有一句怨言;同时,他还是一位包工小老板,带着附近村民脱贫致富,为村里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是个热心肠,邻里间只要哪里有事,便有他的身影,为村里默默付出,从不计较回报,正是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得何立志在群众中有着很好的口碑。

何立志用他的朴实,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合格党员该怎样做到对党对人民的忠诚。

 

孝贤榜样何平

何平,男,1968年6月生,家住化龙堰镇高桥村六组,获评第二届高桥村孝贤榜样。

“低矮的破瓦房,靠近烟囱的墙壁被熏的漆黑一片……”94年,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何平看到舅舅家中一片狼藉,经过与妻子的商量,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舅舅接回家中照顾。洗衣、做饭、捏肩、捶背,26年如一日,直到后来儿子出生也未曾懈怠过。14年9月的一天,年迈的舅舅摔断了腿,妻子、儿子又在外务工。没人照顾怎么办?何平立即放下工地工作,顶着烈日将舅舅送进了医院,连续七天衣不解带陪在床前。为更好照顾老人,何平拿出手头仅有的两万积蓄,为舅舅请了护工,前后照顾两个多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6年,何平把一腔浓情慢慢挥洒,悉心侍奉老人。如今,已过华年,华发染鬓。用人间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

 

清洁榜样王明根

王明根,男,1963年2月生,家住高桥村二组,获评第二届高桥清洁榜样。

56岁的王明根是一位和善、勤劳节俭的男主人。多年养成习惯,家中收拾的干净利落,温暖舒适,每天无论忙与闲王明根都会扫扫擦擦,把自家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生活生产垃圾主动倒入村垃圾箱里,除了干农活外,家里还养了2头母猪,15头小猪仔,四间猪舍日扫日清,干干净净,没有异味。他说:"家里不干净,自己住着也不舒服,总喜欢收拾"。从他的话中体会到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他自己乐在其中。全家人都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自全村开展四好乡村创建以来,对家家户户卫生情况进行一月一评比,一月一通报,他家多次被评为"最清洁",成为了清洁典范。在他的带动下,邻里都把自家的卫生做的干干净净,形成了良好风气。

干净、清洁是他的生活习惯,他用自己简单、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凊洁使者的含义。

 

新风榜样何立青

何立青,男,1959年生,高桥村四组人,获评第二届高桥村新风榜样。

自从高桥村倡导人情新风,何立青积极响应,5月2日是何立青六十岁大寿,亲戚朋友都前来祝贺,何立青主动提出,不收礼金,于是生日在简单的小聚中度过。这只是何立青家响应人情新风的一个缩影,2009年和2010年他的两个儿子相继结婚,何立青提议婚礼从简,两个儿媳都未要彩礼,花了不到两千元就把婚礼完成,一家人和乐融融,街坊邻居都羡慕。除了人情新风,村里的公益事业,何立青也全力支持,村里修桥,因家人生病和建房负债近六万元,囊中羞涩的何立青东拼西凑了三百元支持修桥;村里扩宽马路,何立青果断把门前两棵种了十几年的大树砍掉,没有半句怨言。勤劳、朴实的何立青坚信与其把钱花在人情世故这些面子工程上,不如支持村建设,这样活着更有意义。

榜样最闪光的是精神和思想,何立青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管家里再困难,个人利益果断放弃,集体利益积极响应,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民的新思想。

 

互助榜样郭家云

郭家云,女,1958年2月生,家住高桥村1组,获评第二届高桥村互助榜样。

郭家云“刀子嘴,豆腐心”,做事风风火火,干净利落,却有一颗“菩萨心肠”。夏季暴雨,有她替别人抢收粮食的身影;邻居间偶有争吵,她是“义务调解员”;遇到农忙时节,她主动帮邻居们点玉米、插秧,抢种时节。在她的感召下,大家互帮互助,邻里间其乐融融。她不计回报,乐于为村集体做贡献。村两委进行环境卫生大评比,她主动帮助邻居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她义务打扫小区广场和公厕,用自己的辛劳回馈一方相邻;义务帮助镇绿化施工队烧水,搞好后勤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高桥村的“四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郭家云用这种搭把手,帮个忙的点滴付出,让美丽的高桥村散发光彩,焕化成“互帮互助好邻居,友善互助一家亲”的淳朴民风。

 

脱贫榜样黄继武

黄继武,男,1958年5月生,家住高桥村一组,获评第二届高桥脱贫榜样。

黄继武自小患巴骨瘤,左腿的残疾使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劳作,只能靠养猪维持生计。没钱、没技术、没劳力,一年下来的收入勉强糊口。2016年黄继武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拿到了两千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政策和资金的帮持坚定了他靠产业脱贫的决心。黄继武先租了几亩闲置的土地种玉米解决饲料问题,又钻研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很快猪仔数量高达13头,成为了村里的养殖大户。2017年黄继武出栏8头猪,收入2万元成功脱贫。脱贫后的黄继武不忘乡亲,在农忙时以一天60元的工资聘请村里人种玉米。别人说他傻,赚的钱还不够给工钱,他说这样很值,既增加了乡亲收入,种的玉米喂猪也能让大家吃上放心猪肉。

做产业难,残疾人做产业更难。黄继武身残志坚,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知恩感德,为了美好生活坚持不懈的奋斗着。

 

家教榜样何柱元

何柱元,男,汉族,1961年4月出生,家住高桥村七组,获评第二届高桥村家教榜样。

何柱元是高桥村的普通农民,虽然自己文化程度有限,但对子女的教育却一直很重视,经常告诫子女:“只有发奋读书才能过上好生活”,自己省吃俭用,每年也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买新衣服,但只要是子女学习上需要的东西,何柱元全部无条件支持,三个子女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皆成功考取大学并找到满意工作。

1986年,何柱元父亲突发脑梗塞,卧床不起,何柱元夫妇主动将父亲背到家中,同妻子冯永珍细心照顾老人家吃喝拉撒,一日三餐均端到床边,夫妇二人对长辈的孝顺对三个子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儿子何立辉在浙江务工,虽然已经30多岁了,但每周至少给父母打两个电话,关心身体,交流家务,家中日常需要购买的物品也大多是他置办。何柱元夫妇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依然坚持勤劳致富,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在做好农活的同时,通过在产业基地务工增收,夫妇二人勤劳奋斗的品质深深影响了子女,何立辉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从一名公司普通职员成长为中层干部。

何柱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启发子女,创造了一个和谐兴旺、温馨美满的幸福家庭,为乡风文明建设作出了表率。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