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就业扶贫帮助2万贫困户增收脱贫-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房县就业扶贫帮助2万贫困户增收脱贫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7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汪昌盛 陈靓报道: 2018年以来,房县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1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全县脱贫攻坚“就业创业到村到户”工程,通过劳务产业带动贫困户16867户55186人就业增收。全县开展各类培训119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91人;有培训意愿“两后生”应培尽培,培训率100%。

在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中,成立了县精准扶贫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形成了“一项工作、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全县281个行政村配置的精准扶贫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村村有服务的工作格局,为就业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一库三台账六清单”,深入实施就业扶贫“七大工程”,细化转移就业拓展、自主创业扶持、职业培训赋能、公共服务优化四个就业扶贫措施。培养劳务带头人、致富带头人 ,让“双带”成为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引领贫困劳动力由贫困走向小康。将就业创业拿入全县脱贫攻坚“十个到村到户”工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就业扶贫措施,贫困劳动力通过“十个一批”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一)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搭建劳务对接平台。为帮扶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精准对接、全程服务,房县与北京房山区、广东省广州、东莞、佛山、佛山三水市、浙江宁海县、东风汽车公司、湖北潜江、宜都市建立了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打通输出“绿色通道”,实现了高效劳务。先后邀请了广东省、武汉市、宜都市、潜江市劳务协作区域的用工单位来房县开展现场招聘会、对接会。房县人社局先后组织县内108家用工单位开展“房县2018年‘就业扶贫、援助送暖’暨区域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房县2018年‘春风行动’妇女专项招聘活动”、“2018年春风行动 就业扶贫’乡镇巡回招聘会”“2018年‘宜都·潜江·房县’区域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2018年全国就业扶贫日暨房县工业园区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会、洽谈会46场,提供转移就业岗位11000多个。

(二)开展深度宣传,就业扶贫补贴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就业扶贫补贴政策的通知》,印制就业扶贫补贴政策、培训政策清单5万余份发放到乡镇(村居),加大宣传力度,有力的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政策知晓率。

(三)加快扶贫车间建设,激发企业参与就业扶贫的积极性。我们积极探索就业扶贫新模式,引导返乡企业把“扶贫车间”办到乡镇、村,把“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同步思考,一体谋划,实现贫困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一是明确扶贫车间创建思路。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以市场导向兴办扶贫车间、坚持以政策支持做强扶贫车间、坚持以龙头企业带动壮大扶贫车间、坚持以多种经营模式拓展扶贫车间、坚持以安置小区作为重点建设扶贫车间、坚持以返乡创业引领扶贫车间建设。二是探索扶贫车间创建模式。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确定了两种创建模式:一种是厂房式“扶贫车间”。全县规划建设81个,已建成投产51个。实行"公司+外包加工+散户订单加工"的订单经营模式,这种"在贫困户身边"的扶贫车间,在房县已在迅速复制,人均实现打工收入1700元/月。另一种是合作社式“扶贫车间”。全县已有210家规模合作社,采取“薪金+股金+租金”模式,链接贫困户5998户。荣获2018年度房县“就业精准扶贫”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的大木厂镇牵亿肉牛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1户贫困农户养殖肉牛,吸纳本地贫困户116户发展牧草及饲料玉米种植,户平年增收万余元,年均带动务工280人余次,为社员年分红58万多元。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254个,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37家,返乡创业企业249家。

(四)实施公共服务优化工程,推动就业扶贫质量提升。健全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网络,在全县281个村(社区)特设精准扶贫社会保障信息员,从事村精准扶贫劳动力信息调查、人社数据维护、报表上报、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工作,实现了就业扶贫网格化信息化。规划设计了乡镇就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在20个乡镇和城关11个社区配置就业社保信息查询一体机、信息发布屏,全面推进乡村就业信息化建设,让群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

(五)“七大工程”保障就业扶贫深入推进。

1、技能培训工程。坚持以“努力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为导向,召开全县2018年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工作推进会,印发《关于印发房县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房人社发〔2018〕31号),会同扶贫办、农业局、畜牧局、移民局、教育局、民政局、商务局等组织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目前,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2857余人,当年新成长贫困家庭劳动力,即建档立卡的“两后生”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覆盖率100%。

2、岗位开发工程。鼓励企业单位开发新的岗位,录用就业困难人员。在城关地区开发绿化保洁、治安巡逻、交通协管、城市广场管理等岗位,在乡镇开发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河道管理、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积极推进“产业入乡、企业进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鼓励企业在易地搬迁小区创建就业扶贫车间,保证易地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将部分生产环节和生产工序进行拆分,既能够实现就近就业,又能满足生产厂家的需求。房县兆丰电子有限公司将部分电子产品组装下移到村,在军店镇月明村建厂。月明村还兴办有天健服饰厂、荣森食用菌合作社,实现了贫困劳动力人人有事做。

3、创业帮扶工程。积极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扶持工作,引导贫困劳动力与精准扶贫项目有效对接或自主创业。一是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围绕特色种养业及其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特色生态旅游业、“互联网+扶贫”等产业开展创业,鼓励共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城关镇八里村依托本地樱桃产业形成了“房县风光美、八里樱桃红”的十里樱桃长廊。二是做足“旅游+扶贫”文章,竹房城镇带建设深入推进,土城黄酒小镇、野人谷旅游小镇、尹吉甫诗经小镇、青峰啤酒小镇、门古民歌小镇、上龛中药材小镇、九道边贸小镇、姚坪水乡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建设。

4、实习实训工程。组织实施“我选湖北 • 圆梦房县”计划,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实习实训,2017年全年吸引460多名大学生在房县开展实习实训,大学生在房县就业创业人数达到300人,2018年已接受1339名大学生在房县开展实习实训。

5、品牌培育工程。鼓励乡镇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和产业发展确立自己的劳务品牌,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扶植,实现品牌经济,走出一条产业进乡、电商进村、创建劳务品牌与转移就业相结合的扶贫新路。在巩固“房陵电子电工”、“房陵黄酒酿造工”、“房陵大鲵养殖工”、“房陵建筑工”、“房陵香菇木耳种植工”等已有市级劳务品牌的基础上,培育“房陵月嫂”、“房陵乡厨”等劳务品牌。目前,全县劳务带头人达到280余名。

6、转移就业工程。劳务输出对精准扶贫可以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重点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强和巩固浙江宁海等劳务输入基地,开辟北京房山、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等新的劳务输入基地,对接湖北潜江、东风汽车公司等劳务协作地,选择名星企业优质岗位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以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劳务带头人为纽带,实现外出就业,通过“亲帮亲、友帮友”实现“一人就业、带出一帮、致富一方”。

7、权益保障工程。 充分利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人社“服务超市”,提供“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维权”一站式服务。与浙江、广州、北京等劳务输入基地签订《农民工权益维护合作协议书》,联合工会、司法、公安、人社等部门组成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处理外出务工人员的重大劳务纠纷、伤亡事故等劳动权益方面的维护,对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对农民工因拖欠工资申请仲裁的争议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开庭、及时裁决、快速结案。2018年立案10起,结案10起,帮组388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69.325万元。协调处理案件20起。处理突发性群体时间4起,涉及劳动者343人。

(六)“十个一批”引领就业扶贫思路。

大力推进“十个一批”促进贫困劳动者就业创业增收脱贫,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1)农业生产留住一批:积极发展高山蔬菜、山羊、核桃、烟叶、食用菌、大鲵、中药材、茶叶等八大产业,促进贫困劳动力致富增收。(2)产业进村消化一批:实施“产业入乡、企业进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在军店镇月明村,荣森食用菌合作社成了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脱贫载体。(3)电商旅游影响一批:竹房城镇带建设深入推进,土城黄酒小镇、野人谷旅游小镇、尹吉甫诗经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做足“旅游+扶贫”文章。(4)中微企业吸收一批:建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链结机制,探索推广黄酒产业“统分经营”,形成了土城黄酒小镇、军店月明荣森食用菌产业“园区+”,项家河养羊“四包”模式。(5)自主创业带动一批:通过创业扶持,开设农家乐,形成了农家乐小镇、农家乐产业带,从业人员1500多人,其中带动贫困户就业435人。(6)公益岗位托底一批:鼓励乡镇开发一批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7)技能培训稳定一批: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及农村实用养殖养殖技术培训,将“扶贫”与“扶智”紧密结合,用“智”和“志”壮实贫困劳动力致富腰杆儿。(8)劳务输出转移一批:深入推进劳务扶贫协作,加强劳务输出服务工作,提高劳务对接的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分别与潜江市、东风汽车公司、宜都市、浙江宁海县、广东佛山市、东莞市、广州市、三水市签订《就业扶贫劳务精准对接协议》,建立劳务对接“四个机制”: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机制,灵活便利的组织协调机制,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机制,协作共赢的权益维护机制。(9)能人大户帮助一批:大木镇牵亿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长期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务工。青峰镇贫困户张道诚自主创办道诚鞋业,自己不仅依托创业实现脱贫,还带动乡邻56人实现就业。青峰镇白马沟村扶持十多个“能人”每人每年带出几十、上百人赴矿场就业。(10)灵活就业解决一批: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等服务,增加劳务收入。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等居家就业模式,酿酒、竹编、刺绣、土特产加工等,小作坊实现了大就业。

2019年,为促进就业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房县人社局将进一步落实就业援助和就业帮扶政策,大力开发基层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河道管理、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落实好就业培训、创业贷款、职介补贴、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各类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进扶贫车间员工培训工作,引导扶贫车间规范用工,积极指导、开展员工培训和落实就业补贴,促进扶贫车间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劳务协作,深化与潜江、宜都劳务协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到村到户”工作,大力落实“就业创业到村到户”工作任务,抓好易地搬迁小区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组织好“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深入推进就业扶贫“七大工程”,以实际行动践行精准扶贫就业先行。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