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队长变身“推销员”-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扶贫队长变身“推销员”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5日

 新华社记者 李伟

“一起数给你啊,这是12000块钱。你好好点一下。”
       “差不了,这次一下子卖了4头土猪,今年基本上能脱贫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道乡昌俊农家小院的老板宋昌俊和贫困户韩开喜之间。他们的牵线人,是国网房县供电公司驻义渡坪村扶贫队长赵家琳。
        赵家琳驻点3年,他既当生产队长,又***做“推销员”,让当地农户家里的农产品成了“香饽饽”。
        前几天,赵家琳在网上发布贫困户韩开喜的土猪信息后,城里的商户宋昌俊看到后赶到村里。看着30多头土猪膘肥体壮,宋昌俊买了4头。宋昌俊说:“这是地道的土猪,肉味道比较鲜美,客人比较喜欢这个味道。”
        卖了土猪后,赵家琳又来到贫困户张道山家里,拍好照片后发到互联网平台,为他家土酒发布销售信息。原来,张道山家中自酿8000斤土酒,正需要销售。
        房县是湖北省深度贫困县,九道乡义渡坪村与重庆、河南交界,全村共有481户1578人。这里山高坡陡,人口分散,是全县最偏远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村支书刘广艳告诉记者,以前,村子由于地理环境所限,交通信息闭塞,农户有好的特色产品卖不出去,脱贫致富形成了瓶颈。村里没有工业企业,但有土猪、土酒、土豆等特色农产品。赵家琳2016年担任驻村扶贫队长后,就当起了义务推销员。
        “我们通过微信朋友圈、互联网、电商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等渠道发布信息,帮助销售土特产。”赵家琳说,今年全村通过销售农特产品收入可达100万元,带动133户、440人脱贫,2019年全村有望整体出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但绝大多数贫困户往往只能因地制宜从事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这会导致当地农产品同质化竞争,再加上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容易让贫困户面临“广种养、愁销售”的困局。
       “坐等市场主动青睐贫困户的土特产,只会坐失良机,指望贫困户自产自销,又难以打开市场。”赵家琳说,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帮扶各方使出“有形之手”,搭建平台,推动当地农产品走出本土。“广大扶贫干部伸出‘亲情之手’,利用各种渠道为贫困户的土特产吆喝,也是一条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