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周志强 刘 鹏 报道:12月7日至8日,湖北省电视台、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就业扶贫荆楚行》节目摄制组来房县实地采访黄酒小镇和军店镇扶贫车间。
摄制组一行先来到黄酒小镇“三碗不过岗”黄酒加工车间,实地采访黄酒制作工艺。房县黄酒由浸米、蒸饭、凉饭、前发酵、后发酵、压榨、澄清、杀菌、灌装九道工序制作而成。房县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微生物菌群,只有用房县的野生蓼子秘制小曲,以及高山糯米、溪水或地层深处矿泉水(神农架北麓青峰断裂带),结合特殊手工酿造技艺,配制出的黄酒才具有独特风格,这也恰恰是房县黄酒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市、县领导的支持下,土城镇启动“中国黄酒民俗文化村”建设,高标准实施特色民居改造、黄酒酒庄、博物馆、工艺展示中心、黄酒广场建设等项目,努力打造“住特色民居、品农家菜肴、喝土城黄酒、游绿色农场”的特色黄酒小镇。
在黄酒生产上,由企业组织农户生产和监管,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生产工艺、统一注册商标、统一产品包装和标识、统一品牌销售、分户酿造、分户贮藏、统分结合。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企业投资经营、合作社服务”的运作模式,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企业解决黄酒包装、入市、销售问题。在“三碗不过岗”大户的带动下,目前全镇已有256户农户从事黄酒生产经营,其中,土城村106户。全镇销售黄酒600万斤,实现产值6000万元,带动34户贫困户107人通过黄酒产业实现了脱贫。
随后,摄制组一行又来到军店镇军店街社区扶贫车间、军店双柏村扶贫车间、军店月明村扶贫车间,实地采访鞋面加工、电子产品代加工、服装加工扶贫发展情况。
房县扶贫车间建设一是明确扶贫车间创建思路。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以市场导向兴办扶贫车间、坚持以政策支持做强扶贫车间、坚持以龙头企业带动壮大扶贫车间、坚持以多种经营模式拓展扶贫车间、坚持以安置小区作为重点建设扶贫车间、坚持以返乡创业引领扶贫车间建设。二是探索扶贫车间创建模式。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运用三种模式建车间。建设“居家式”扶贫车间,对于交通不便的群众、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实行公司送产品零部件上门,农民在家加工,公司上门回收成品,计件发放工资。建设“厂房式”扶贫车间,把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等闲置资产改造成厂房,招引企业入驻,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全县规划建设81个,已建成投产51个。实行“公司+外包加工+散户订单加工”的订单经营模式,这种“在贫困户身边”的扶贫车间,在全县各乡镇正在迅速复制,人均每月实现打工收入1700元。建设“合作社式”扶贫车间,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入股建设车间,除可得到租金和年终分红外,还可以通过务工增收。目前,全县共有210家合作社参与扶贫车间建设,采取“薪金+股金+租金”模式,5998名贫困群众受益。真正实现了“小车间大扶贫、挣钱顾家两不误”。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建车间。强化政策扶持,出台扶贫车间建设实施办法和激励政策,从厂房建设、设备购置、金融贷款、员工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根据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数量,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中吸纳贫困群众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可获得2000元/人的吸纳就业补贴。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会、产业扶贫推介会、专场招聘会等,大力宣传就业扶贫优惠政策,动员更多闲散劳动力进入车间务工,实现建车间和开工无缝对接。强化龙头带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引导和扶持本地经济效益好、示范性强的龙头企业,在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布局设点,同时在各乡镇建设中转站,着力实现“县有总厂、乡镇有分厂、村村有作坊”的扶贫车间建设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