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史志办驻红塔镇六谷村精准扶贫工作综述-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县史志办驻红塔镇六谷村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6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吴宏奎 报道: “我去年种地收入3000多元,卖了6头猪、16只鸡,政府出钱8000元对我危房进行了改造,年底政府发给我1000元脱贫奖,今年我又养了6头猪,两头大的长得肥溜溜的,马上可以变钱了,争取今年达到小康,说来也怪,肺结核病也强多了。”这是4月10日,红塔镇六谷村四组贫困户付增文在田里整理秧苗时,见到我们进村入户大走访时,告诉笔者的好消息……


梧桐树下引凤凰


  六谷村地处城郊,山青水秀,8个村民小组,385户,1506人,没有优势资源,没有骨干产业,年轻人“飞”出农门,年老体弱多病残的留守家乡,到去年底还有89户,229人在贫困线上挣扎。
  县史志办进驻后,要把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贯彻落实到家家户户,让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硬着头皮,迎难而上,会同红塔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凝聚一心,形成合力,走家串户征求意见。先后召开多次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贫困户代表大会,宣讲党的富民政策,把治理和改造社会环境作为软实力,形成全村上下亲商、爱商、服务商的和谐氛围。因户制宜制定发展规划。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流转土地200亩,引进十堰武当农夫有限公司落户六谷村。武当农夫是我县农口的大型企业,在全县计划投资3个多亿,规模养殖2.5万头,其中1万头育苗,1.5万头肉猪,在县内建屠宰场、冻库、物流中心,形成牲猪养殖、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在六谷村已投资1000多万元,三通一平200亩土地已完成。与此同时县交通部门投资100多万元的产业路相继开工。大企业的引进,带动了当地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已有200多户发展养殖业,最多的养猪6头,最少的养猪2头。牲猪成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


捐款助学励志向


  俗话说得好:富不离书,穷不离猪。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一家人贫穷的命运就会改变。
  17岁的吴雪峰,爷爷是个残疾人,奶奶体弱多病,父母离婚,住的房子东崩西裂,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滴答,临近高三,他虽然每年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2500元,面对将来的费用仍一愁莫展。史志办包扶干部得知后上门捐资500元,鼓励他要发奋读书,还与有关单位联系,将来扶持他直至大学毕业,他的成绩在重点高中“火箭班”一直保持在前面。为了保证他顺利考上大学,直至大学毕业,父亲咬了咬牙,今年3月远离故土,到国外务工去了,据说年收入可突破10万元。
  李新明住的平房开裂,自己患上肝硬化,孩子李东在读高三,去年秋季当接过工作队员捐的500元爱心款时,李东感动得哭了。去年全家人享受了异地搬迁的政策,李东本人享受了寄宿生年生活补助2500元,全家种植收入3000多元,出售了3头大肥猪,自酿了1000斤黄酒洑汁远销神农架。今年***5万元,除享受入股分红外,李新明还拖着病体一边治疗一边在附近务工,妻子袁兴珍在顺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做零工,前不久村两委还帮她安排了一个公益岗位,月收入1200元。这样可以确保李东上大学的开销。
  付芝炳全家4人生活,自己是一个使牛匠,农忙时务工收入勉强糊口,妻子患有精神病,20多年来,一旦病发把家里砸个稀巴烂,去年秋,儿子付朝春考上湖北理工学院,无钱上学,县史志办两名党员得知后,不仅个人捐款1500多元,还与团县委联系,得到了“希望工程”的救助,保证其顺利上了大学,这些善举感动了付芝炳。他家今年养了4头牛,2头猪,仅凭养殖业这一项,年底可望收入3万元。
  2017年史志办干部职工为贫困学生捐款5000多元。


特色产业富贫民


  六谷村土质肥沃,阳光气候很适合羊肚菌生产。从去年开始,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精心谋划,成立了以周政文等3名法人代表,分别牵头“房县顺园养殖专业合作社”、“今生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惠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收获的辣椒、南瓜输送到县内外各大超市,30亩冬桃,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今年发展150亩羊肚菌长势喜人,产值500多万元,为30多户贫困户家门就业找到了挣钱的路子,还为非贫困户创造了70多万元的收入。五户贫困户入股分红7500元。今春先后接待全市前来观摩、学习、取经的各级领导、种植户2000多人(次)。


精准脱贫奔小康


  聚焦精准扶贫工作,六谷村党员干部有目共睹,百姓历历在目。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打通了连接本村四组、二组的“断头路”;硬化了通向邻村的泥巴路;治理了高速路结束后留下的河道驳岸;引进建设了占地50亩的光伏发电,从而解决了“空壳村”不再“空壳”的现象。
  民生工程效果显著。县水务局投资建设的六谷村蓄水池,去年冬建成后,今春水管地埋工程全面完工。结束了该村不通自来水的历史。
  危房改造20多户。异地搬迁小区建设基本结束,只待配套工程完工后22户贫困户就可入住。
  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文化广场正如火如茶的进行……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占全镇第一,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表彰。贫困户陈立本享受易地搬迁政策后,高兴的请人写了一幅对联:上联“喜逢盛世酌美酒”,下联“千家乐唱颂党恩”,横批“党恩浩荡”。
  全村89户贫困户,2016年脱贫3户,2017年脱贫12户,剩下的74户贫困户今年要整村脱贫。面对这沉甸甸的压力,工作队深感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正如县史志办主任邓勇刚所说:“我们史志办精准扶贫工作,虽然没有过多的物质支持,但我们尽心尽力多向领导汇报,多与兄弟单位联系,争取更多的部门伸出援助之手,拉一把六谷村贫民百姓。”
  有这样一批求真务实,勇于吃苦的党员干部,六谷村今年整村脱贫指日可待。
  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詹运成,妻长年患病,经常住院,他又患上了糖尿病、腰椎病,他无暇顾及家属和自己的身体,与六谷村党员干部一道,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一线,奋力决战贫困。镇驻村干部常勇、付春恩经常深入党员干部、贫困户家中,察民情、解民怨、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
  村支部书记付宗伟信心百倍地说:“六谷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前景广阔,武当农夫的落户,可吸纳60岁以下300多人就业,可辐射和带动200多户发展养殖业,配套建设惠及村民……”
  我们期待一个幸福、和谐、美丽、健康的新六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我们深信这个美好的梦一定能实现!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