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杨泽娟 报道:9月27日上午,“喜迎十九大•美德润万家”暨2017年“荆楚最美家庭”颁奖典礼在汉举行。我县欧阳启斌家庭荣获2017年“荆楚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今年3月以来,省妇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经过群众推荐、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等环节,评选出2017年“荆楚最美家庭”30户和提名奖70户。
欧阳启斌高位截瘫33年,但身残志坚,所创企业神农泉酒厂从小到大,家人不离不弃,一路坚守。酒厂占地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逾800万元。欧阳启斌还无偿帮助残疾人12名残疾人、3名贫困学生。
“这份家业是妻子女儿抱着‘走’出来的!”欧阳启斌说,与其说这是高位截瘫的他用自强谱写的残疾人生,不如说是他与家人合力演绎的一曲动人之歌——陪你“走”天涯。
陪你“走”天涯
——欧阳启斌和他的家人们
高位截瘫33年,打拼出年产值800余万元的企业,先后支助14个残疾人成功创业,每年带动15个家庭脱贫致富……
这是33年来,轮椅上的欧阳启斌和他的妻子、女儿携手“走”过的人生旅途。
与其说这是高位截瘫的欧阳启斌用自强谱写的残疾人生,不如说是欧阳启斌和他的家人们合力演绎的一曲动人之歌——陪你“走”天涯。
轮椅上办起黄酒厂
1984年8月的一天夜里,大雨倾盆,从河南到房县的山路上,一辆满载着原料的大货车翻车。坐在车厢后面的欧阳启斌摔下车后,一桶原料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身上。他只觉得一阵剧痛袭来,便失去了知觉……
从疼痛中醒来,欧阳启斌发现自己躺在当地的医院里。他动了动腿,没有一点知觉。医生惋惜而又无奈的告诉他:第二、三腰椎粉碎性骨折,高位截瘫,终生不得不与轮椅为伴。
那一年,担任乡镇企业管理干部的欧阳启斌刚刚36岁!
走路的权利都没有了,欧阳启斌想到了死。但看到年迈的母亲,勤劳的妻子,嗷嗷待抚的两个孩子,欧阳启斌犹豫了。
在医院躺了两年半,为了不给社会增加负担,欧阳启斌决定回家养伤。可每个月47元的工资,养家糊口就捉襟见肘,吃药、理疗更是难上加难。亲戚家、邻居家,能支助的都尽力了,能借的都借了,可依然是吃了上顿愁着下顿。
既然死不成,那就要好好活。1988年底,行伍出生的欧阳启斌,厚着脸皮东挪西凑借了1000元钱,在家里办起了个袖珍百货副食店。自己走不了路,妻子李宏兰就负责出去调货、运输,他在家里看店销售。夫妻俩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再加上欧阳启斌一直恪守的诚信经营,渐渐地,这个袖珍小店一个月竟也能攒下二十多元钱了。
不久,县政府赠给欧阳启斌一辆手摇三轮车。如虎添翼,欧阳启斌决定大干一场。
双腿残疾,脑袋没有残疾。1989年月12月,欧阳启斌在银行贷款900元,同时县民政局支持3000元周转金,扩大经营规模,办起了红塔福利事业食品厂,成为全县第一家残疾人个体私营企业。生产饼干、月饼、姜片、冬瓜糖、干果条等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无腿也能创天下。小有家底的欧阳启斌,1993年,向建设银行贷款1.8万元,自筹资金2.4万元,租用了村上5间空房,办起了酿酒厂,成为房县三个酒厂之一,生产的“红华”牌苞谷酒,产品供不应求,1995年,销售6万多公斤,净赚7万多元。1997年,他又投资7万元继续扩大规模,正式成立房县启康酿酒厂,注册“启康”牌商标。生产出的十多个启康牌系列酒,深受县内外客商的亲睐。2001年,县残疾人联合会帮助他贷款7万元,第三次扩大工厂规模,由过去的2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600平方米。同时,增加养猪产业,年养猪50头以上,每年出栏15头以上。在生产白酒的基础上,2002年,他高薪聘请一名酿酒工程师,购置先进的酿酒生产设备,开始生产黄酒。生产的罐装、盒装、散装黄酒,经县技术监督局连续抽检,合乎国家黄酒生产标准,产品远销北上广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残疾人欧阳启斌创业成功了,省“自强模范”、县“特色产业状元”,所生产的产品消荣获费者满意商品称号……面对接踵而至的成功和荣誉,今年69岁的欧阳启斌却潸然泪涌:“没有不离不弃的妻子,精心打理的女儿,我就是个彻底的废人!荣誉是她们的!”
抱你“走”天涯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残疾人欧阳启斌也不列外。
“欧阳启斌出事的那年,他36岁,我35岁!”打开往事的闸门,欧阳启斌的妻子李宏兰幽幽地说,轻描淡写中渗透着坚毅与无悔。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我必须顶着,否则这个家就真的塌了!”欧阳启斌双下肢彻底失去了知觉,妻子李宏兰却不相信。洗脸、刷牙、喂饭、翻身、擦洗、上厕所,对正常人来说,只是几个平常的动词而已,可对35岁的李宏兰来说,是她后半生无法挣脱的枷锁。
有人劝李宏兰离开。“我可以一走了之,可瘫痪的丈夫怎么办?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交给谁?谁来撑起风雨飘摇的家?”面对好心的建议,坚强的李宏兰选择了自己承担。
为了让丈夫重新站起来,李宏兰悄悄拜访了邻近的所有医生甚至赤脚医生,尝试了所有帮助神经恢复的药物,并且学会了按摩。春夏秋冬,一年365天,一有空闲,李宏兰就会给丈夫揉腰搓腿。不断地揉搓,但奇迹始终没有发生。
“最艰难的时候,真的是身无分文。”李宏兰说。那时丈夫每月有47元的工资,可必须亲自签字领取。作为妻子,李宏兰可以代领,可连九毛钱的车费也拿不出来。
开百货商店时,雇不起人,丈夫守着百货商店,自己负责配货、驮运。一百斤一包的红、白糖,不够一米六的李宏兰咬牙扛起来放到自行车上,骑行七里路回家。为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有时她甚至两包、三包的驮运,实在不行时,她就用板车。几包糖、数十件啤酒,还有其它杂七杂八的货物,千斤货物李宏兰一次就可以拉回家。
穷不可怕,苦、累都不算什么,最让李宏兰愧疚是没照顾好丈夫。1988年冬,临近春节前夕,她去城里调货,因为购货的人多、自己采购的货物多,耽误的时间比平时长。等她疲惫的回家时发现,炭火把下半身完全没有知觉的丈夫的大脚趾烤糊了。心疼不已的李宏兰背起一百多斤重的丈夫,飞奔到两公里的卫生院。从那以后,李宏兰改变了自己的作息时间:丈夫没起床时去调货,衣服在安顿好丈夫后洗,从不在外耽误半个小时以上。这个改变,一坚持就是33年。
1989年,丈夫欧阳启斌想扩大经营规模,苦于没有资金。李宏兰就背着丈夫,先后去一公里远的金融单位往返9趟,说好话申请。诚信、诚心最终换来了900元的周转资金。
生意越做越红火,日子越过越好。欧阳启斌成功创业的故事渐渐在房县传开。2001年,欧阳启斌收到一封来自房县白鹤乡(原白窝乡)的信,写信的人叫姜明泉,是一名高位截瘫的青年。信中姜明泉表达了自己对欧阳启斌的敬佩之情和自己生活的无助。看罢信,那句“11年只出过5趟门,不想再连累家人”的话,让欧阳启斌久久放不下。想帮他一把,可该怎么跟妻子开口?细心的李宏兰看穿了丈夫的心思:“帮,咋能不帮!他媳妇一天到晚背他上厕所,多难呀!”第二天,李宏兰带着丈夫的心愿,专程看望了姜明泉,并带去《中国残疾人报》、《十堰晚报》,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李宏兰的不离不弃,李宏兰的执着坚守,李宏兰的现身说法,让姜明泉深刻感受到没有被社会抛弃,还有人在关心关注着自己。在李宏兰夫妇精神和物质的帮助下,姜明泉从绝望中走了出来,在房县县城开了一家小百货店,逐渐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姜明泉不是惟一一个被欧阳启斌夫妇帮助过的人。33年来,夫妇俩以不同方式先后帮助过12名残疾人、3名贫困学生。此外,夫妇俩还向县残联、付畈大桥、张家湾大桥捐款捐物共计万余元。2004年,夫妇俩经营“野人泉酒厂”时,招聘的50名职工中,有5名不同程度的残疾人优先被聘用,干力所能及的活儿。七河村二组的李桂香,车祸致右腿膝盖下截肢,在酒厂已干了15年。有三户贫困户在酒厂上班,每天有60元的收入。
在妻子李宏兰的坚守和鼎力支持下,现在,欧阳启斌的酒厂占地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逾800万元。而欧阳启斌却说:“这份家业是妻子抱着我‘走’出来的!”
我是你的“腿”
“爸爸出事时,姐姐8岁,我不满7岁!”今年39岁的欧阳华幽幽地说。
一个不满7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高位截瘫,也不知道高位截瘫意味着什么。在没有童年的记忆中,无数次从梦中醒来,她看到的都是母亲再给父亲擦洗、揉捏。
刚上学的欧阳华,非常羡慕别人的孩子有父母接送,下雨、刮风、下雪时,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哪怕只有一次也行,可这个愿望永远只能是奢望,甚至连打陀螺,跳绳,滚铁环……这些孩子们经常玩儿的小游戏活动,幼小的欧阳华都没有体验过。
放学后第一时间赶回家,这是欧阳华小学、中学时恪守的规律。给爸爸揉腿,替爸爸拿商品、卖商品,帮妈妈扫地、擦灰……这就是欧阳华的童年生活。
背不动爸爸,就使劲儿推轮椅;家里买不起电扇,就用双手扇蒲扇;晴天,把爸爸推到外面晒太阳;下雨天,就用塑料纸为爸爸遮风挡雨(家里买不起雨伞);翻(身)不动爸爸,就不厌其烦的给爸爸擦洗……最难为情的是,男女有别;最不能忍受的是,大小便那个刺鼻的气味!这些,欧阳华都克服了!
1986年秋,放学途中,从没人接送的欧阳华,急匆匆往家赶,被一辆自行车撞倒了。手臂、嘴巴、脑袋都流血了,哇哇大哭。幸好邻居看到,拦下骑车人,才送进了医院。在医院躺了三天,只有妈妈每天匆匆来看一下,又匆匆走了,打针、吃药,未满十岁的欧阳华只能一个人承受。
爸爸瘫痪在床,妈妈忙里忙外,逐渐懂事的欧阳华,理想就是为这个家减轻一点负担。初中毕业,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财校:可以帮爸爸打理企业,可以帮妈妈减轻负担!
那时候爸爸的事业刚刚起步,没有钱,每一步都需要钱。已长成大姑娘的欧阳华从不乱花一分钱,衣服总是穿姐姐的,饭菜都选最便宜的吃,甚至学习用的电脑,她只字不敢在家里说。三年中专生活,她是名副其实的“灰姑娘”。
谈婚论嫁的年龄,欧阳华选择了留下:可以照顾父母,可以帮衬支撑这个家。择偶标准也只有一条:勤快,善良,顾家;嫁妆只要一样东西:电脑!
在爸爸的小商店里,她是售货员;在爸爸的食品厂里,她是
饼干师父、月饼师父;在爸爸的野人泉酒厂里 ,她是酿酒师父!爸爸的事业做到哪儿,欧阳华就跟随到哪儿!
2015年,由于一家人都全神贯注野人泉黄酒厂扩能发展时,欧阳启斌患上了褥疮。妻子、女儿忙里忙外,欧阳启斌不忍心说,就这样病情逐步恶化,不得不截肢处理。在医院的51天里,欧阳华愧疚的照顾着爸爸,洗脸、刷牙、喝水、洗澡、清理大小便……在欧阳华的精心照料下,已准备好棺材欧阳启斌,奇迹般地康复了。
现在在家里,欧阳华是顶梁柱:照顾瘫痪的爸爸、患有三高的妈妈,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在野人泉酒厂里,欧阳华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从购买原料,到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欧阳华都是行家。尤其是在拓展市场上,欧阳华更是立下汗马功劳:她利用自学的电脑知识,推介产品,联系沟通,销售收入达到酒厂的三分之一,从未出过纰漏。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而欧阳启斌却说,小女儿欧阳华就是自己的双腿:没有她,自己活不到今天;没有她,自己的愿望不可能实现;没有她,自己不可能“走”到今天!
如今,欧阳家族第六代黄酒传承人欧阳启斌,把第七代黄酒传承人的接力棒交给了女儿欧阳华:相信她的人品,相信她的能力,相信她一定能把家族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