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张启龙 报道:8月30日,房县红塔镇塘溪村连片的农田飘来清新的稻香,水稻丰收已成定局。当地关门山水库管理站站长周军说,如果不是对水库除险加固,配套节水渠道,水库下游受益的千亩农田只能靠天收了,水利工程功不可没。
房县“十年九旱”,中部平坝乡镇主要产粮区尤为明显,对此,房县针对“六大”万亩灌区渠网分布,老化失修的历史遗留问题,投入资金2.39亿元,分年度改造跑冒滴漏的土渠,建造高效节水渠道551.3公里。建设后的节水渠道水利用率由不到40%达到目前的85%。
为了建设高标准小农水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渠道,架起干群“连心桥”,房县对全县灌区干、支渠系硬化,配套小型节水设施,解决当地农民最渴望但又无力解决农田灌溉“卡脖子” 的问题。近5年,投入1.6亿元,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59座, “康复”后的水库年新增蓄水800多万立方,总蓄引水量达1.2亿立方,新增、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2.5万亩。
打通服务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群众最关心的是边远分散的农田“毛细血管”。对于这些修修补补的小水利项目,在国家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房县每年挤出180万元,支持灌溉渠道的建设,消除农田灌溉“死角”。
保证农田旱能灌、涝能排,才是粮食丰产丰收的关键。房县水利人员总结经验,根据灌区农田高程,布设又能灌溉又能排涝的节水渠道。2014年3月,军店镇指北村改造灌排两用渠道,当年水旱灾情交替发生,但依然对粮食收成没有产生丝毫的影响,反而每亩增产粮食150余公斤。
5年间,房县通过小水利、小农水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水利工程713处,新修、防渗加固跑、冒、漏、滴渠道659公里,项目区年新增粮食1120万吨。助粮丰产、丰收,小水利功不可没。
房县窑淮镇观音堂村600多亩连片农田,因缺水,水田变旱地,农民层层上访。2013年2月,县水务局通过招投标,县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公司中标开工建设小农水工程。当年,兴建的小农水渠道延伸到田间地头。如今,在清泉滋润下,稻谷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疏通水脉,架起了干群的“连心桥” 。201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5.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8350元,全县水事案件、涉水信访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