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亿元!房县尹吉甫“兮甲盘”在杭州拍出天价-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2.12亿元!房县尹吉甫“兮甲盘”在杭州拍出天价


作者: 来源:秦楚网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6日

秦楚网讯 记者朱江通讯员 成志平 报道:7月15日晚,在杭州西泠印社2017年春季拍卖会上,距今约2800年、由房县籍西周太师尹吉甫制作的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以1.2亿元人民币起拍,最终以2.1275亿元成交,创造古董艺术品中国拍卖纪录!

当晚的拍卖会现场拍卖客云集、气氛热烈。23时许,这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国宝”的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兮甲盘”正式开槌,起拍价格为1.2亿元。经过多轮竞拍,蒋某受他人委托,稳步出价,最终以2.1275亿元成交创造古董艺术品中国拍卖纪录!同时,也成为西泠拍卖成立至今的最高价拍品。

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的“兮甲盘”是房县籍西周太师尹吉甫的遗物。“兮甲盘”为青铜质地,盘体呈圆形,附耳,盘沿边缘饰有花纹,底座圈足缺失。铸于西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的“兮甲盘”,系尹吉甫所作,南宋时出土,由宫廷收藏。“兮甲盘”内底铸铭文133字,记述了西周太师尹吉甫遵从天子命令征伐严允,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

尹吉甫是房县人,为距今约2800年前周宣王的重要辅臣,是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作为《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尹吉甫被后世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晚年被流放回房县,死后葬于青峰山。至今,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

据了解,尹吉甫“兮甲盘”是已知国内拍卖市场中字数最多、级别最高、分量最重的青铜器,它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以2.1275亿元高价成交。

这个史上最贵“平底锅”,有什么来头

钱江晚报 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

7月15日深夜,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现场,备受瞩目的“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最终以1.85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为2.1275亿元,刷新中国古董艺术品拍卖纪录,也成为西泠拍卖成立至今诞生的最高价拍品。

争夺兮甲盘

胶着半个多小时

当晚9点,是兮甲盘所属专场原定的开拍时间。8点30分左右,场内人突然多了起来,大批观众进场,使得原本就已满座的大厅更加拥挤,一时间,后排和左右过道都被人群占满。

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兮甲盘”。这件唯一传世的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青铜重器,在杭州甫一露面,就引发了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但当日拍卖因为气氛甚好,此前的每个专场都有或长或短的拉锯战。等到“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专拍暨中国青铜器专场”开始时,已是晚上11点多。

兮甲盘以1.2亿元开拍。竞价至1.65亿元时,委托席上有新买家加入,升至1.7亿元后陷入短暂胶着。

价格停留在1.7亿元几分钟后,场内买家再次加价500万,场外也紧追加价500万,每次加价都带来如潮掌声,氛围愈演愈热。

1.85亿元的价格,持续了约有十分钟之久。终于,晚上11点47分,此件国宝重器以1.85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上15%的佣金,成交价为2.1275亿元。从开拍到落槌,整整胶着了半个多小时。

据悉,当夜参与该专场竞拍的共有三位藏家,最终拍下的是场内一位浙江著名藏家,但他表示,是为朋友代拍的。

除了被兮甲盘的天价刷屏以外,也有人说:这大概是史上最贵的“平底锅”了。第二天,网上还流行起带有兮甲盘铭文的煎饼、鸡蛋饼之类的PS图片。

“平底锅”是什么梗?说的其实是兮甲盘传奇的流传经历。

南宋末年战乱,此盘流出内府,去向不为人知。元代时,书法家鲜于枢定居杭州,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此盘,当时,它已经被折断盘足,作为炊饼用具。

好在哲人识宝,在鲜于枢手中,兮甲盘重放光彩。清代时,它又入保定官库,并辗转落入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之手,之后失踪,不知所综。

2.1275亿元的成交价

其实不算贵

就在四个月前,佳士得纽约春拍“藤田美术馆藏重要中国艺术”场中商周青铜礼器“青铜饕餮纹方尊”和“青铜饕餮纹方罍(léi)”,也以突破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兮甲盘2.1275亿元的成交价,听起来算是天价,但是对于兮甲盘而言,很多专家的评价却是“不贵”。

为什么?

提及商周青铜器,大家最为熟知的莫过于毛公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前者有目前所见青铜器中最长的铭文,后者是目前已出土的世上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

但“兮甲盘”,却被王国维评价:“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

它是迄今所见传世青铜器中流传年代最久远的国宝重器,同时,也是汉代至宋代期间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里,唯一流传至今的瑰宝。

它与杭州渊源最深,南宋时即为宫廷旧藏,最早记录于南宋的《绍兴内府古器评》。

“兮甲”,是其主人的名字,即西周重臣尹吉甫(《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兮甲盘的珍贵,更体现在它的铭文上。

兮甲盘上共133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倒数第二王——周宣王的历史。内容包括西周王朝北伐与玁狁(xiǎn yǔn)的战争、与南淮夷等少数部族的贡赋关系、西周的赋税制度、市场管理等,反映了很多典籍中久已缺载的历史事实。比兮甲盘稍晚几年的另一件青铜盘“虢季子白盘”,同样记录北伐之事,是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除此之外,它还记录了早期的“丝绸之路”。西周时,南淮夷等少数部族要向周进贡丝织品,所走的线路自黄淮到陕西。

自宋代面世以来,兮甲盘一直被金石学家们看重,历史上录有兮甲盘的重要出版著录多达35种。清末,陈介祺所制的盘铭拓片,在晚清民国的金石图册多有收录,是寻找兮甲盘的重要依据。

>>延伸阅读:

房县人尹吉甫的遗物——国宝重器“兮甲盘”背后的故事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朱江

7月15日晚,在杭州西泠印社2017年春季拍卖会上,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将亮相中国青铜器专场。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的“兮甲盘”是房县人尹吉甫的遗物。“兮甲盘”内底铸铭文133字,记述了西周太师尹吉甫遵天子之命征伐严允,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那么,“兮甲盘”这件距今2800年的西周青铜重器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尹吉甫遗物“兮甲盘”铸铭文133字

“兮甲盘”内底铸铭文133字,图中白圈里出现“兮甲”字样。

“兮甲盘”因制作者兮甲而得名。兮甲,字吉父、吉甫,即尹吉甫。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

经学者考证,尹吉甫是房县人,为2800年前周宣王的重要辅臣,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因为尹吉甫担任的官职是内史,西周时内史又称“内史尹”或“作册尹”,简称“尹”,所以“尹”是官名。

作为《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尹吉甫被后世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晚年被流放回房县,死后葬于青峰山。至今,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

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的“兮甲盘”是尹吉甫的遗物。此盘为青铜质地,盘体呈圆形,附耳,盘沿边缘饰有花纹,底座圈足缺失。

铸于西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的“兮甲盘”,系尹吉甫所作,南宋时出土,由宫廷收藏。内底铸铭文133字的“兮甲盘”,记述了尹吉甫遵天子之命征伐严允,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此盘对于研究西周的官制、战争、封赏、税赋、奴隶、贸易管理、文化及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南宋文人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卷中有记载:“周伯吉父匜盘,铭一百三十三字。”张抡文中所引文字均见于盘铭。

“兮甲盘”铭文验证了《诗经·小雅·六月》中的“文武吉甫”就是兮伯吉父。

元朝时,“兮甲盘”曾被用来烙饼

元朝书法家、藏书家陆友仁《研北杂志》记:“李顺父有周伯吉父盘一百三十字,家人折其足,用为饼盘。鲜于伯枢验为古物,乃以归之。”说的是元朝宰相鲜于枢,喜收藏。一次,他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一只铜盘,已被家人折断盘足作为饼盘,鲜于枢细心考察,断定是古代器物,遂将盘收藏。此盘就是有长篇铭文、传世西周重宝“兮甲盘”。

据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资质资格认证部主任张习武透露,“兮甲盘”圆形,附耳,遗憾的是盘足缺失,皆因元代李顺父收藏时被其家人折断盘足后当成烙饼用的“饼铛”。

张习武表示,尽管有所折损,但“由于兮甲盘流传有序,铭文非常完整,内容涉及战争、封赏、天赋制度等,故此盘价值不亚于毛公鼎,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赫赫有名的“兮甲盘”历经数代名贤收藏传递,直到清末民初辗转至大收藏家、鉴赏家、著名学者陈介祺之手。清朝陈式芬《捃古录金文》中说,“兮甲盘”为“直隶清河道库器,山东潍县陈氏得之者都市”。清朝收藏家方睿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中也说,“见元人《研北杂志》,后入保定官库,今为陈寿卿编修所藏。”

“兮甲盘”历经宋、元、明、清大家收藏,民国时流失,不知去向。

国家鉴定委员会专家吴镇烽介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书道博物馆传出收藏“兮甲盘”的消息,后经多位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假青铜盘;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中文大学也曾传出收藏“兮甲盘”的消息,后经专家鉴定,发现盘中铭文与原始拓片相差太远,这一铜盘也是伪造的。

三年前曾回湖北展出

国宝“兮甲盘”究竟遗落何处,百年无人知晓。

从此,人们只能从清朝两位金石学家陈介祺、吴大澂等人遗留的拓片上看到盘的图案和铭文了。随着近年散佚海外的珍贵文物纷纷回流祖国,“兮甲盘”终于露出端倪。

张习武介绍,2010年,一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华人慧眼识珠,花重金得到了这件传世千年的国宝重器。

2014年,“兮甲盘”悄然回到中国,经多位权威专家鉴定,为真品无疑。它的回归,与2006年商代“子龙大鼎”回归祖国(现藏国家博物馆)、2013年“皿天全方罍”回归祖国(现藏湖南博物馆)一起,被称为近年我国文物回流三件大事。

2014年11月7日至11日,首届“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在武汉客厅·中国文化博览中心举行。国宝级珍品“兮甲盘”首次公开展示,其“返乡”之旅颇为令人瞩目。

就在2014年11月11日傍晚撤展时,潜心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30多年的十堰市诗经尹吉甫研究会会长袁正洪,专程赶到武汉,出现在展厅现场。“兮甲盘”的收藏者充满爱国情怀,不惜重金购买“失踪”百年的国宝,并且义务展出的精神感染了袁正洪;而袁正洪艰辛执着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的精神,也感动了“兮甲盘”的收藏者。二人亲切交谈后,经特批,袁正洪小心翼翼地抱着“兮甲盘”留下珍贵的合影。

尹吉甫传说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从1980年开始,袁正洪就在收集研究《诗经》和尹吉甫文化,多次深入到尹吉甫故里房县考察,先后专程到四川泸州、河北沧州南皮县、山西平遥实地考察有关尹吉甫传说。

经研究,他得出结论:西周太师尹吉甫,即兮伯吉父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县,其子尹伯奇故事传说于四川泸州。尹吉甫故里是湖北房县,食邑房,卒葬于房县。

袁正洪的研究受到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的充分肯定,题词房县是“尹吉甫故里”、“诗经之乡”。2006年,袁正洪执笔撰写《尹吉甫传说》,经申报被评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2月3日,房县《尹吉甫传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十堰市诗经尹吉甫研究咨询中心主任袁正洪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居《五经》、《四书》之首,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西周太师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创作者、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他在《诗经》编纂成书过程中贡献极大,他诗作的文采、其名篇的艺术思想对后人影响极大,可尊称为“中华诗祖”。

□链接

“兮甲盘”铭文如下:

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略伐猃狁于彭衙。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泯,王赐兮甲马四匹、驹车。

王令甲征治成周四方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人,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镤伐。其唯我诸侯、百姓、氒贾无不即市,毋敢有入蛮宄贾,则亦刑。

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兮甲盘”译文如下:

西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三月月晦之庚寅日,宣王最初下令讨伐猃狁于彭衙。兮甲遵从王命,克敌斩首执俘,将其泯灭,宣王赏赐兮甲良马四匹、驹车一辆。

宣王又令兮甲东去成周(今洛阳)征收和治理四方贡赋。至于南淮夷、淮夷原向我周朝交纳田亩贡赋的农人,不得欠缴其贡帛和粮赋,其商贸交易必须按次序就市。若胆敢不执行周王命令,则予以刑罚、镤杀或征伐。唯其提请各地的诸侯、百姓、商贾注意,在从事商贸时要在规定的市肆进行,不得到荒蛮犯上作乱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则也要刑罚。

兮伯吉父特此作盘记载这些事情,其眉寿(年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