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王玮 通讯员汪统
武神生态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一座座特色民居点缀其中,一张张幸福笑脸迎接着八方来客……在野人谷镇杜川村,到处洋溢着生机与和谐。当地村民说:“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变化,一要靠党的富民好政策,二要靠我们村的好书记。”这个好书记就是杜川村党支部书记戚祖斌。
上世纪90年代初,杜川村全村人均收入仅有400多元。1995年,戚祖斌在村民的期盼中走上了村书记的岗位。当他看到全村父老乡亲由于跳不出传统的农业圈子,依靠种玉米勉强维持生计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乡亲们选我是信任我,干就要干出个好样子。”
脱贫致富,路在何方?通过大量走访调查,戚祖斌首先瞄准了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他带领群众发展有“南方人参”美誉的绞股蓝,通过搞示范、传技术、建加工厂、注册商标,于2005年建起了全县最大的绞股蓝繁育基地;随后,他又从医疗保健市场敏锐的捕捉到了商机——人工栽植有“植物黄金”之称的红豆杉。这两项绿色产业,不仅壮大了村级经济,更为村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杜川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野人谷、野人洞两个国家4A级景区座落其中,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3年,戚祖斌面对日渐兴盛的旅游市场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调查,他认为如果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农家乐”结合起来,未尝不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戚祖斌以身示范,投入2万元把自家的小院修葺一新接待游客,当年收入4万多元。景区周围的群众纷纷开始效仿,到2016年底,全村共开办农家乐和农家旅馆50户,旅游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达217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97人,当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
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必须跟上。近年来,戚祖斌和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修筑硬化村级主干道5.8公里,硬化户院道2.3公路,建便民桥5座,实现了全村各组通公路;铺设10公里饮水管道,解决了全村317户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对农户家厕所进行改造,发放垃圾箱80个、垃圾中转箱10个,配垃圾车一台,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
如今,野人谷镇旅游业蓬勃发展,野人谷生态养生养老基地已正式运营,岩屋沟景区即将正式营业,神农农耕文化博物馆基本完工,野人谷、野人洞景区的各项设施已经完成提档升级……这为杜川村的发展更是创造了黄金机遇。 目前,该村参与到旅游行业的劳动力有40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0%多,杜川村也被评为“全国旅游名村”。
今年,戚祖斌又带领村民新发展了中华小蜜蜂产业。“我们村探索‘党支部+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养殖了中华小蜜蜂520箱,专门成立了蜜峰专业合作社,其中带动了35户贫困户发展350箱……”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戚祖斌正以百倍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的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