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陆晓月 报道: “你喜欢学校的早餐吗?”“你希望早餐中再增加一些什么品种?”“你认为我们的早餐工作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最近一周,房县实验小学在学生中全面开展早餐意见征集工作。为了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学校每学期都会在学生、教师中开展1—2次早餐意见征集,力求用最规范的管理、最贴心的服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从确定制度,到规范践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做好早餐工作,学校通过制度来规范、引导早餐部从业人员,以及全体教师把每一项工作做精细、做精致。
员工管理规范化。学校编写了《早餐部员工工作手册》,内容包括岗前责任、各岗位工作规范、各类制度、一日工作规范、消毒留样规范等,早餐部员工人手一册,每周组织学习,温故而知新。新员工则作为岗前培训资料逐条学习,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同时,还建立有早餐部员工个人档案,除了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将每年体检情况、考核奖惩情况等记录在内,便于人员的聘用、调整。
工作程序标准化。在早餐分发的过程中学校切实明确了操作员、食品分发员、安全卫生监督员和班主任的职责范围,规定:操作员准确无误的将各班食品分发装箱,然后摆放在固定位置;食品分发员负责将分好的食品快速的运至各班教室门口;安全卫生监督员在每层楼的教室门口来回巡视,等待班主任到岗后把食品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检查本班所分发食品,有特殊情况及时反馈。这样,既保证了早餐分发环节的安全,又让大家在抓工作时不留空挡,不添乱子,形成“无缝对接”的良好态势,运作起来比较顺畅。
如今,早餐时间走进任何一间教室,看到的都是这样一番景象:同一层楼所有班级的剩料桶在教室门前放成一条直线;所有负责供餐的教师在开餐前两分钟准时进入教室,一律戴口罩和手套;学生桌面整洁,无书籍、作业、水杯等物品,所有学生的饭盒盖放在座位的右上角,勺子放在盖子上,饭盒放在自己面前,横竖成行。
从守护安全,到暖心服务
安全是底线,在确保早餐安全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办好早餐,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每一天”的工作理念,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以最优质的服务,让学生吃的开心、称心。
为了保证3000多人每天早晨在7:50分准时吃到饭,早餐部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凌晨3:00就到校上班,早餐部三位管理人员也和工人们一样按时上班,及时进行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若是遇上突然停电等特殊情况,早餐部要临时改变食谱,有时即使是点着蜡烛工作,也要按时将饭菜送到每一个班级。冬天到了,热腾腾的包子在早餐部、教室一放,再发到学生手中时,就不再那么热乎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餐部的工人们将包子最后出炉,在开饭前10分钟,全体出动,以最快的速度将包子送到各班教室。
每年9月份,学校都会邀请县物价局、食药局对早餐工作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每月对食谱进行一次学生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员工考核;每年3月和11月份,学校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征求师生的意见,根据师生的建议,改掉了早餐中的豆浆、绿豆汤,将每周两次米饭增加到三次,并且在米饭时增加了炸辣椒这道菜。就在这一减一增中,学校把“办好早餐,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每一天”的工作理念落到了实处。
从营养早餐,到文化早餐
“不仅要让学生吃饱,吃好,还要让学生吃出文明”,这是学校对早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学校探索形成了“早餐一节课”供就餐模式,规定了“领餐—发餐—就餐—小结—倒剩料—送餐具”的基本操作流程与要求,学校早餐工作从“营养早餐”迈向了“文化早餐”。
在“早餐一节课”上,学校利用模式的引领、校园广播的提示、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改掉了把馒头、面包放到课桌上,把米粒、酥饼屑撒到地上的不卫生、不文明行为,养成了供餐排队讲秩序、用餐安静守纪律、光盘行动最光荣等良好的餐饮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就教给孩子用完餐后把自己的座位、饭盒收拾干净、整洁,让一些在家的“小公主”在学校成为自力更生的“小大人”。
为帮助孩子克服厌食的毛病,老师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的“三吃”做法:即盯着吃、比着吃、哄着吃,逐步培养他们自己吃的能力。在膳食的搭配上坚持做到一周内一天一餐不重复,每餐都是精加工,真正让早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
在全体实小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十堰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十堰市放心食堂”“房县消费者满意单位”等,面对这些荣誉,实小人表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