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主任李德龙为动脉瘤患者做术后检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裴中东 屈振坤 报道: 颅内动脉瘤,其病隐匿,起病突然,一旦破裂,死残率极高,因而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
近日,房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2例典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为患者排除了这颗“不定时炸弹”,使患者转危为安。
今年49岁的刘某是门古寺镇谢家湾村居民,曾患有高血压,但从未进行过正规治疗。2月27日,刘某在睡觉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其家人迅速将他送往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该院接诊后,医生安排他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神经外科专家结合他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最终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
对于刘某病情,神经外科主任李德龙考虑到,颅内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导致病人致残、致死,所以建议他进行手术治疗。
3月1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李德龙主任为刘某做了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和蛛网膜下腔血肿清除术。术后第二天,刘某就清醒了,并且可以说话、交流,目前已自行下床活动。
48岁的姚坪乡西坡村村民窦某日前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突然晕倒在地,呼之不应,并伴有恶心、呕吐。2月4日晚,窦某来到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2月9日,神经外科主任李德龙对他进行了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并于第二天进行了气管切开术。手术后术后窦某很快清醒,并取出气管套管。目前,窦某正处于康复阶段。
据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德龙介绍,刘某、窦某患的脑动脉瘤虽然带了个“瘤”字,但并不是“肿瘤家族”的一员。它是一种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瘤样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情凶险,1/3病人在入院前死亡,1/3病人在入院后等待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死亡,1/3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可夹闭或栓塞动脉瘤但可能遗留部分神经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破裂动脉瘤,开颅手术夹闭效果好、复发率低,但对医生的手术技术、神经外科的手术设备要求很高。能够经DSA检查明确诊断并在显微条件下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的医疗机构并不多,神经外科这2例典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