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唐俊 邱奎: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孩子享受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也是房县对教育工作的不懈追求。
从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到校际结对帮扶、提升教师素质,再到关注特殊群体、保障教育公平,房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优先 让每一所学校都美丽
“我们学校有了专门的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房县青峰镇中心小学校长张贵桥高兴地说。
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应有尽有的多功能教室、内涵丰富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朝气蓬勃的学生……作为乡镇学校,青峰镇中心小学的“软硬件”设施一点都不比县城学校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房县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县坚持教育问题优先研究、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建立起层层包联和单位帮建工作机制。县委书记蔡贤忠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事关千家万户,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举措,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再大都不为过。”
五年来,房县累计争取资金2.4亿元,规划实施309个学校建设项目,消除学校D级危房24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75000平方米。全县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食堂配备、宿舍楼内洗浴及入厕率达到100%,所有中小学配备计算机室、实验室和图书室,全部实现光纤上网,所有学校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图书室、体音美设施,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如今,房县正在加快思源实验学校建设,推进上龛初中、军店小学和天明小学校园改造二期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素质提升 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房县通过建立新招特岗教师补充、教师支教交流机制、强化教师业务培训等,不断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致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林翠是房县门古寺镇巨峪小学今年入职教师,参加新教师培训、聆听名师专题报告等让她受益匪浅。近三年来,房县共招录教师421名,聘用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282名,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农村偏远薄弱学校师资不足、学科结构欠优等瓶颈问题,有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实施“支教帮扶”行动。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村级薄弱学校或教学点任教、支教,开展“送教下乡”“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推动优质资源流动,促进城乡学校之间教研合作和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三年来,共培养“房县名师”40人、“十堰名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40人,特级教师8人;评选表彰两届“房县十大名师”和年度“十佳校长”,涌现出“最美乡村教师”伍昌云、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殷自旭等一批优秀教师。
内涵发展 让每一个家长都满意
我县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内涵发展,把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贯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过程,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有效教学,构建活力课堂,全县成立5大学科基地学校,组建13个教研协作体、15对城乡教育共同体,强力推进联合视导、高效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试点、课内比教学等工作,教育科研成果丰硕,自主探究、发现合作等新型教学方式逐渐普及。
“我们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房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兴富如是说。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发展是根本。房县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改革评价机制,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客观全面考核学校、教师和学生。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强校引领、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率达到100%。
关爱工程 让每一名学生都幸福
房县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资助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李京怡是该县土城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作为留守儿童,李京怡非常独立、坚强。“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我们,同学们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李京怡说,学校像“一个大家庭”,校园是最开心的地方。
我县中小学普遍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设立心理咨询室、架设爱心电话。班主任、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对子,担任留守儿童的“***家长”“爱心妈妈”,从学习、生活、情感上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下快乐健康成长。目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中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以上。
每一个孩子都是花朵,需要用心呵护。2012年,房县投入400多万元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为全县各类残疾儿童入学提供保障,让他们与正常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接受优质均等义务教育,目前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