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志:李德雨建房记-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扶贫日志:李德雨建房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 龚成龙(县委宣传部干部)

10月19日 星期三 晴
  鲁家湾周边的十几户人家,早就习惯了晚饭后在工作队门口的槐树底下拉家常。大家先是感叹“一场秋雨一层凉”,然后又说起“大红场和小红场都盖起了小区”。刘婶子说:“要是把水的问题解决了,就好了。”孙书记解释到:“已经和水务局联系过了,先勘测,再施工。要修蓄水池,还要分户。”房东老李突然插话:“听说李德雨都盖了新房了。”一句话,触动了大家的兴奋点,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在五台乡红场村,你要问谁家最富,估计还需要掰扯,你要问谁家最穷,大家会异口同声地答到:李德雨。
  1985年,李德雨用480元从村集体购得樵沟茶场的三间土坯房,老两口一住就是31年。现在,三间土坯房,两间漏雨,一间东倒西歪。我问过李德雨:“为什么三十年都没想过建房的事,而且危房改造也不申请?”他说:“盖不起,也懒得盖。”  
  的确,8亩坡地,两头猪,外加打点零工,要盖房,谈何容易?大儿子服刑15年,年初刑满释放,大儿媳妇患有精神病;老二、老三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李德雨说:“国家的政策是好,但我们还能活几年?就两个人过,盖房子有啥用?”
  从村级公路到樵沟,要爬5里陡坡。为了劝说李德雨搬迁,工作队先后走访了五次,但他始终不松口。8月初,工作队、帮扶人和村干部再次来到樵沟,作为帮扶人,李部长开始劝说起来:“老李,这房子实在是住不得了。一下雨,你们睡不成,刘书记也睡不安。你看,现在政策多好,自己拿一点,国家出个大头,盖得起。你年纪又不大,树挪死,人挪活,房子盖起来,孙子孙女回来才有个安稳住处。”李德雨沉默了十几分钟,他握着烟袋,慢慢悠悠地说:“你们天天来,我也不好意思,往孙子们份中看,我搬。”话音刚落,在场的所有人,如释重负。
  今年8月底,在大柳沟口,李德雨家的房子放线了。那段时间,大儿子骑着摩托车一阵风似的来回于县城和红场,联系材料,请工……更难得的是,见人总算有了笑脸。
  两个月后,李德雨家搬进了新房。李德雨也放下了烟袋,从慢性子变成了急脾气,整天忙前忙后,劲头十足。
  前几天,李德雨家的大儿子跟我们说,他决定在新房对面的山坡上养鸡,还要劝说老父亲把篾活捡起来——房子建好了,觉得有奔头了。
  过去的一年,对于红场村的群众来说,新鲜事有很多。第一次有了无线网,第一知道了航拍,连广播也恢复了。就今年而言,分散安置的也有21户。可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李德雨家建了新房。
  要我说,原因只有一个:在这个小山村,精准扶贫政策以“雪中送炭”的方式,帮到了大家认为最该帮助的人。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