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3日 星期一 晴
“领导,不,蔡局长,不,大兄弟,你们这样子真心帮我,一下子帮我解决了大困难,我一定好好干……”,近日,面对来访的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队长蔡教弘,大木厂镇共青村贫困户欧士群连声说着感谢。
早晨6点,我们扶贫工作队一行三人从大木厂镇共青村精准扶贫办公点出发,车在曲折的山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后,在安羊沟村一条狭窄的泥巴路口停下,离目的地还有20多里的山路,车却无法再前进,只能靠“量天尺”了。一下车,一股湿润、和着淡淡芬芳青草味儿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满山的青翠让人精神一振,疲惫顿时一扫而光。一路上风景很美,可是这迷人的大山也一度禁锢了村民们通往山外致富的脚步。怎样让这青山绿水变成老百姓致富的宝山呢?这是个值得扶贫干部好好思考的问题。
边走边看,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的步子越来越沉重,蜿蜒的山路似乎看不到尽头,我们再也没了欣赏美景的兴致。沿途走访了几户贫困人家,老百姓的贫困状况令人揪心,我们的心情也渐渐沉重起来。终于到达目的地,也是我们今天要访问的重点贫困户。抬头看见山顶上,横卧着一栋破败的土坯房,摇摇欲坠的样子。房子看起来有些年头。户主蔡建芝早已在路边等候我们的到来。“我们是财政局精准扶贫工作队的……”,我们向她介绍,“你们是怕我上访,还是来给我解决问题的?我的牛死了没人管,我的水窖管子坏了吃不上水,人家的路修了我门前的路没人修……”还没等我们自我介绍完,女主人已哽咽着竹筒倒豆子般向我们诉苦,男主人站一旁不停唉声叹气。
趁着蔡局长倾听女主人哭诉,我们四面打量了一下,尽管是土屋,但地面干净,家什摆设还算清爽,唯有正屋里墙角留下冬天烤火的烟熏痕迹。门槛旁坐着一个六旬男子,不时憨憨的对我们笑,比划着让人看不懂的手势。横屋的门口坐着个五旬左右的女人,剥着新掰的竹笋,头也不抬地自顾干着手里的活儿。
听了女主人的一番“牢骚”,再加上来之前村干部给我们的介绍,我们对这户人家的贫困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走,看看你们的牛圈、羊圈、水窖去”,蔡局长笑着说,男主人欧士群赶忙跑到前面引路。“我喂了两三头牛,还想买两只牛崽。羊也准备再买几只”,老欧边走边向蔡局长介绍。牛圈是买的已搬走的人家土屋,很宽敞,羊栏是树干围起来的,足有30平方。我们跟着老欧翻过一个小山头,又爬了一段坡,看见了三个相隔不远的简易水窖,上面盖着石块,“这是我家的水窖,”老欧说,附近几户人家因为一些琐事闹了矛盾,经过乡村干部多次调解,矛盾有所缓和。“有怨气,要向地方政府部门寻求支持,合理诉求会解决的,但也要注重邻里和气,鸡毛蒜皮的事邻里之间多沟通,向人家低头不会损了你的面子,遇事让三分矛盾就好解决。”蔡局长劝道,“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穷呕闲气,越气越穷,越奔越有……你看,你的弟弟有些傻,你的姑子是个哑巴,你们尽心尽力照顾他们,是善良人哪。你的大儿子都34岁了还没娶媳妇,这心要操,养活这一家老小,你们身上的担子重。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你要相信,没有过不去的难关”蔡局长一席话,把老欧说得连连点头,“你说得都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我以后好好和邻居相处,把心思放到挣钱上”老欧有些激动。
往前走,是一片开阔地带,老欧指着眼前一片田地说,“你看我这一片地,全种玉米和红薯,还有这一大面山,养七八头牛、20只羊、200只鸡没问题吧”,“那吃的粮食呢?”,“我三年不种粮食都不饿饭,存粮多的很!”老欧自信地回答,“没想过搬下去?”蔡局长问,“咋不想呢,儿子搬下去住好娶媳妇,但是我们四个老家伙搬下去,我的财路就断了哇,山下没地、没菜园,喂牲口没地方关,我们是靠山吃山的啊”。老欧说得也有道理,蔡局长看着对面山坡上似有似无的机耕路若有所思,“走,我们下去转转”,蔡局长指着山下,“看看能不能让那路通到你这儿”,老欧恍然大悟,“路!我做梦都想修路啊!”老欧有些激动。说干就干,我们拿着随身携带的钢卷尺沿途查勘,中午的阳光晃得人眼花,顺着羊肠小道艰难捱至山脚下的通村泥巴路,又沿着山势稍缓的坡道返回,整整爬了一个小时,我们的衣服再次被汗水湿透,紧紧裹在身上。
终于完成路基勘查任务,我们也决定往回走。刚走出屋外,哑姑把一个肥料袋子硬塞给我,还咿咿呀呀比划着什么,我接过来一看,袋子里是她上山掰竹笋时逮着的刺猬。这一家人虽然穷困,但他们的善良、质朴让我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眼下你们先要解决老欧一家的吃水问题,水窖用水泥翻修一下,水管重新埋设,鸡苗也随后给他们送到,牛崽、羊崽老欧已和农户谈好自己买回来。他们的房子已是危房,年底等搬迁小区建好后,进行集中安置,其它扶持政策不变”,蔡局长边走边嘱咐我们,“精准扶贫首要在于精准识别,摸清底细,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不仅要让贫困人口真正掌握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本领,还要让他们从精神上脱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耐心引导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对于这户人家,你们一定要勤来,确保一周一次,一定要让他们一心扑在致富路上。”
蔡局长的话使我们陷入深思:我们所驻的扶贫村,年青人外出务工了,剩下的大都是老少病弱,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深山里,缺少文化,没有技术。留,山大沟深,恶劣的居住环境在致富之路布满荆棘,困难重重;搬,人多地少,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不能满足,种养致富依托的大山路途曲折遥远。要为贫困老百姓找到一条脱贫的路子,我们的任务还很重,路还长。我们的到来未必能在物质上给这些家庭多么明显的改善,但能让他们放下心结,重燃生活的希望,我们所做的工作也算有了价值。( 张德福 欧阳萌 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