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大明带领群众致富故事④一条铁规矩,生态富农家-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代大明带领群众致富故事④一条铁规矩,生态富农家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6日

《十堰日报》记者彭飞 特约记者李启东 况建斌

“山上的树坚决不能乱砍,谁家要用木料,必须到村里报批!”2002年担任房县尹吉甫镇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之初,代大明就给全村人定下一条铁规。

“凭啥不让砍,树是集体的,又不是你代书记的!”“集体的不让砍,分到各户的林地,村上管不着!”“我们砍树卖点木料还能补贴家用,不让砍了,总得有个说法!”限制砍树的规定一提出,就招来一片反对声。

“大明的这个规定好!我支持!”村民大会上,村党支部老书记张百川一拍桌子,“老祖宗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沈家湾人为啥靠山吃不了山,田地管不住水?!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为啥?”

“沈家湾的地形条件大家都知道,咱沈家湾人可以说是住在‘漏斗沿上’,天晴时干旱,下雨时滑坡、泥石流频发。但是树多的地方,明显水土条件要好很多。这是为啥?”代大明耐心跟乡亲们分析,“这是因为树根有固土保水的作用。山上树多了,自然灾害就少了!”

老书记的威信和代大明入情入理的一席话,让躁动的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

在代大明看来,不光要管住乱砍树,更要多栽树。从2002年开始,代大明开始带着村干部和党员每年上山种树。短短几年间,沈家湾村2组泉水洞沟的一片荒山就栽下100多亩杉树。除了集中栽树,代大明还发动村干部见空插绿,将村里的荒山、荒地都种上杉树和白杨。

山上的树越来越多,村民们惊奇地发现,村里水井里以前还经常浑浊的水,现在越来越清澈。在代大明的影响下,村民们也陆续开始自觉种树。如今,村里零零散散种的树加起来已经超过1000亩。

沈家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山场资源丰富,再加上房县历来有种植香菇的传统。“能不能利用山场资源,为村民谋一个致富产业?”几经考察,代大明自费外出学习代料食用菌栽培、山羊养殖等技术,学成后将技术传授给村里有经济头脑的农户。2006年,沈家湾发展代料食用菌6万筒,创收20多万元,12户村民靠此技术脱贫致富,村里山羊养殖也逐渐有了眉目。

然而,近年来因为食用菌栽培和山羊养殖很多地方都在发展,沈家湾村因为缺乏竞争力,始终没能将食用菌和山羊养殖做出规模。“不为村里找到致富产业,就枉为干部!”性格坚毅的代大明始终在为产业发展找出路。在沈家湾村2013年党支部十星级党员“评星定格”民主评议表上,代大明为自己评了9颗星,缺少致富星。在党员评议和组织审定一栏中,代大明为自己写下这样的评语:农村的绿色、特色资源丰富,需要干部引导群众寻求致富途径、掌握致富技术,把丰富的绿色资源变成财富。作为村干部,我要敢于担当、勇于探索,更要积极思考,去践行、去落实。

2014年初,经多方考察,代大明发现广西的一个村通过种植葛根成了致富明星村,而在细致求证后,他更惊喜地发现沈家湾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种植葛根。“一个好的产业,需要因地制宜,需要干部带头,更需要培植大户!”打定了主意的代大明把眼光瞄向村里90后大学生邹启山。在代大明的几番劝说下,身在外地的邹启山答应回村上工作,带头发展葛根产业。

“如果试种失败,我每亩赔偿你1000元!”那一年春天,邹启山买回7000株种苗,分别在背阴的和向阳的坡地试种,当年10月开挖,效果非常不错。2015年,代大明又动员村委委员郭千奎也加入进来,村里葛根面积达到20亩。经过连续两年种植葛根,邹启山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代大明认为,这是一条有沈家湾特色的脱贫路!已病入膏肓的代大明信心满满:2016年,要动员20个贫困户发展葛根产业。如今,代大明走了,但村上的葛根产业正在壮大,今年村上正在谋划成立葛根产业合作社。

近两年,逐渐病重的代大明在电视上看到市里提出的“富口袋、富脑袋、富生态、富万代”理念,格外赞同,也一直带领村民这样做。村文书赵有文介绍说,经过代书记这些年来的努力,村里经济林加上经果林已有近5000亩。村里的“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道德讲堂等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村里的文明新风逐渐形成,沈家湾村被评为“十堰市文明村”。这都是代书记留给村里的宝贵财富。

后记:村干部是最基层干部,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党和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村干部?代大明就是我们党最需要的优秀村干部。病重后的代大明经常说:“我不怕癌症,人生下来总会死的,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事没为村上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坚持履行工作职责、坚守工作阵地,用执着与忠实诠释了一名村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代大明虽然走了,但沈家湾人不会忘记他!青山依旧,奉献永恒!代大明用生命去坚守信念、兑现承诺。群山环绕中,他对沈家湾的深情,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指引着村民创造美好新生活!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