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为何正月十三出灯?-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房县为何正月十三出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0日


  正月十三出灯,这是房县千年的老规矩。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三出灯?这要从房县人把立春叫成“打春”说起。

  房县习俗以年月为序:首推《立春盛事》。


  立春前,衙门典史通知各农户作土牛勾芒之神(纸扎的牛和神农氏像),选出俊秀童子装扮为十二亭台(目前船灯的前身)。如有闰月增其一亭台,立春曰办春。办春的前一天到西关老关庙(关羽)祭土牛勾芒神圣(指神农,又叫八乍爷、五谷神),就把老官庙门卸掉一扇,闰年卸右门,平年卸左门。在这扇门上用‘竹篾编扎一头牛,用五色彩纸糊起来,作为土牛勾芒之神的替身。祭祀老关庙后,众人抬土牛勾芒之神进城,后跟牌灯,过山号开路,入城时梨耙扫帚前呼后拥到十二亭台(后演变成船灯故事),鼓乐随之。两街围观之人,争相向土牛抛洒米、麦、谷。土牛从头到尾四蹄以五行(金、木、水、火、土)分青、黄、赤、白、黑五色,以为水旱主欠之兆。据说小孩子从土牛腹下过往,可避邪、去疾病.,取其吉利。又看芒农衣履着否,以卜一年苦乐。大家口中念到“芒忙人不忙,芒不忙人忙”。意思说年成好人不忙,年成不好人受累。走到县衙门口,府县太爷引导,各级官员尽皆盛饰,由文书主薄前列花灯数竿,皆以青松翠帕装饰,这时,人们冲向县府饰灯争相攀折,意思叫抱春。取得青松翠柏人家,拿去供在祖宗牌位面前,以祈求全年喜庆。出了东景门(现东门)、文昌阁后,这里搭建彩棚,各衙官员祭祀芒神,然后摆席饮春酒。农夫们身穿稻草结成的衣裙,随着土牛勾芒之神沿街招摇过市,他们一边擂击大鼓,一边敲大锣,高声齐唱秧歌,边歌边舞把土牛勾芒之神送入县衙。十二亭台(或十三亭台)各反映一个吉祥故事。穿街走巷谓之迎春,到了立春这天,官衙人员鞭打土牛谓之“打春”。提醒农民种田。“打春”以后,也就是一年的农耕开始了。冰雪化凌,犁耕水响。但立春后农人开始劳作,春争日头夏争时的季节幵始了。




  中国民俗有以正月初一算起,这一天的阴晴就预示什么兴衰,有一鸡二犬三猫四鼠五看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麦,晴天就兴这些东西,阴则反之。十一管商,十二管农,到了十三就是普天同庆,万民乐业,全年十二个月,加上闰月就十三个月,于是,正月十三出灯就沿袭下来了。




  新年正月十三出灯,各街各巷各寺各院的人们舞动着糊扎的彩灯、彩船、龙灯、动物灯,在各种乐器吹奏敲打声中,涌到县府衙门会齐,然后由县衙门按东西南北顺序出灯。府衙出一班八个乐队,即笙、箫、笛、管,前面有流星开道,流星过后是四支一丈多长的过山号,再过就是按当年属相扎的彩灯、牌灯、条灯、走马灯、西瓜灯、船灯、龙灯……各种乐器、响器连天地打击.一街两巷观者如潮。

  从正月十三到十六人们玩彩船龙灯,踩高跷,尽兴玩耍,到了正月十六晚上,把所有龙灯舞进西河,然后一把火烧掉,谓之龙上天,人下地。一年劳作又开始了。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