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造血”并举——房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纪略-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输血”与“造血”并举——房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纪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2日
今日房县网讯 特约记者陈竹 报道: 2015年12月28日,天刚放晴,房县军店镇三溪沟村贫困村民车继兰又来到神农本草公司在该村建的中药材基地里干活。她把自家的四亩地流转给神农本草公司,通过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踏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像车继兰一样,该村已有70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脱贫。去年以来,房县以产业扶持、生态搬迁、保障兜底“三大战略”为主要路径,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房县精准扶贫作战图上,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好日子正通过不同途径被不断点亮。

  产业链上稳步脱贫
  房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举措,开启了一条稳固长效的脱贫致富之路。“十二五”期间,我县共有16406户贫困户48763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合理布局、连片开发,中药材、食用菌、核桃、山羊等八大特色产业突破发展。目前,我县已发展山羊100万只、核桃50万亩、中药材30万亩、食用菌2000万袋,各类特色产业基地达110万亩、产业园区达159个。
  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之路,神农本草、武当动物药业、聚达食品、神武山珍等34家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实现订单面积15万亩,去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7.5亿元;实行标准化生产,成功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41个。
  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实现稳定脱贫。房县通过全面推广食用菌产业“园区+”模式、中药材产业“三金链接”模式、养羊产业“四包”模式、黄酒产业“统分经营”模式、能人大户和市场主体“双带”模式、蜂产业“直通车”模式等“六大模式”,把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大户联合起来,大大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生态搬迁告别穷窝
  去年12月8日,房县城关镇八里村村民刘继芬一家搬进八里扶贫搬迁小区。她高兴地告诉笔者:“原来吃水、出行、孩子上学都不方便,现在搬到小区,条件好多了。”
  房县以贫困户为对象,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按照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采取“梯次”、“插花”、“集中”、“外迁”等方式,统筹整合扶贫搬迁、易地搬迁、移民搬迁、避险解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大力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园艺、双柏、古城、界山、堤坪等38个各具特色、配套完善、环境舒适的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陆续建成,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观。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该县3654户14286名贫困人口搬进了扶贫搬迁安置点。
  与此同时,我县对搬迁农户实施技能培训、产业扶持,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今后三年,房县计划实施生态扶贫搬迁12383户42433人,让贫困群众挪出穷窝、同步小康。
  
  兜底保障不落一人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房县将保障兜底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落实。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整合民政、人社、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资源,加强各项保障制度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形成保基本、兜底线的保障体系。同时,把低保五保对象、残疾及精神病人,全部纳入保障体系,贫困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到99%以上。
  坚持保障供养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培训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五保范围,建立低保标准、五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实现“两线合一”,力争到2018年,43054名低保人员、6020名五保人员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
  坚持医疗救助一批。整合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基本实现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力争2.25万患大病、长期慢性病、残疾贫困人口全面得到医疗救助,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坚持扶智脱贫一批。优化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