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士:从“砍柴娃”到“月季王”-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罗国士:从“砍柴娃”到“月季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1日

  房县有句老话:“朱家的画,罗家的字。”如今再提起罗家,人们会说:“县门街罗家的,月季画得好,在西安,有名的很咧!”

  罗家的字,说的是罗国士的父亲罗汉三,解放前房县有名的书法家。罗家的月季,说的是罗国士。

  罗国士1929年生于房县县门街,19岁随军离开房县,后居住于西安,任职于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舞台设计,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罗国士一生作画无数,据他本人说,画作中有三分之一都有关家乡。在众多媒体的采访中,罗国士也经常提到:房县,十堰,湖北,是我创作的根。八十年代后,他多次回到家乡采风,创作出《神农架奇观》、《武当胜景》、《房县野人谷奇观》等大幅山水,捐给当地政府。2011年,他在十堰办画展,向十堰市美术馆捐献20幅书画精品。如今,房县政府的文化项目之一——罗国士画馆正在筹备中。    

  12月上旬,今日房县网等房县媒体一行专程前往西安罗国士画馆,拜访这位为国画艺术添上浓墨重彩的他乡房县人。在客观记录他的人生历程及艺术成就的同时,希望能捕捉些许他宝贵的人生领悟及艺术思考,与君共勉。


罗国士为县委宣传部题字


罗国士:从砍柴娃月季王

●  高书文 龚成龙


  “天下奇花异草那么多,你为什么会钟情月季呢?弧面皴和独特的雪景画法又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月季在房县叫‘月月红’,它有个特点,好养活,不娇气,只要有土就能种活,活了就能开花,红黄蓝绿紫黑的颜色也占全了,非常美,还浑身带刺儿,能自卫……邓颖超和好友间祝寿,就互赠的月季花……”

  12月上旬,在西安罗国士画馆,86岁的罗国士接受从家乡房县赶来的媒体访谈。

  如今,作为名震画坛的“月季王”,“罗氏三绝”成为他绕不开的话题。




  1948年腊月离开家乡房县前,罗国士的主要工作是砍柴,业余爱好画画。

  解放军的枪声改变了房县,也改变了这个砍柴娃的人生轨迹。

  “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字,后来随小学美术老师赵百川学了半年中国画。有些底子,所以入伍后被纳入文工队,沿途搞战地宣传。”

  “我怪走运的。解放后不久,部队到达西安,驻下来。突然有一天,部队首长通知我说,你去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我当时高兴坏了!”

  那是1951年,罗国士22岁。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进入专业学校学习绘画,为期三个月。下次有机会入学,是10年后于北京戏剧学院舞美设计系进修一年。当时,他任职于西安人民艺术剧院舞美设计。

  美院里,罗国士接触到西画。学习期间,他几乎废寝忘食。短短三个月的学习,为他日后独步画坛的月季创作打下了基础——形成中西融合的独特画技。


  文革十年,中国知识分子受到强烈冲击,罗国士也无可逃遁被裹挟其中。

  遭受冷遇之余,他埋头斗室探索画艺。就如青少年时期在神农架的砍柴生涯一般,因为绘画,艰苦的岁月有了一方精神家园可供栖息,生活似乎容易许多。

  罗国士作有一幅山水小品《砍柴生涯》:苍茫空濛的山水间,一红衣小儿担着柴火步履轻快,一路向前。罗国士说这是他的自画像。

  蛰居十年,罗国士的画技日益精进。特别是独特的月季花技法趋于成熟,弧面皴也初现雏形。

  画纸上生动传神的各色月季、磅礴大气的山水美景只等灿烂春天的召唤。



罗国士的月季作品

   

  改革开放,带来了这个春天。

  八十年代初,万马齐喑的中国文艺界焕发出新生活力,一片欣欣向荣。而“文艺走出去”的外交方针,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会以较高的平台展示在世界面前。

  罗国士是陕西省“文艺走出去”艺术代表团中的一员。然而出访前,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所有人都对西方能否认同中国画艺术心有疑虑。没人预料到,自1985年首访美国开始到九十年代,罗国士会像旋风一样在世界各地办巡回画展,把中国的书画艺术推向了世界,同时也把他自己推向了世界。

  罗国士最难忘的是1985年的首次访美历程。“他们听说中国来了一位画家,就提前在大厅支了一个画油画的大画架,请我表演作画。”

  中国画不用画架。罗国士让工作人员搬动大方桌拼成一个画案,铺上毛毡,摆开毛笔、颜料,最后铺开一张半透明的薄纸。

  “这么薄的纸能作画吗?”全场一片哗然。其中一位美国人上前动手摸了摸薄薄的画纸,没想到一摸,破了一个洞。

  罗国士开始挥毫涂、抹、点、染。让美国友人们更惊诧不已的是,仅仅数分钟,一簇五彩月季即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你有一双魔术师的手!”罗国士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赞誉。40多天九个城市的访问中,他被邀请现场书画表演八十余次。明尼苏达洲政府授予罗国士两把“金钥匙”珍贵礼品及一份“荣誉市民”证书。

  在后来出访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及二次访美时,罗国士同样取得巨大成功。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夫人得到赠画时惊呼:“我闻到了它的花香”!美国媒体发布评论:“罗国士教授绘画造诣之深与作品传神之精,轰动休斯顿美术界”。1997年,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评定罗国士为世界著名艺术家。

  与此同时,自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书画展开始,罗国士的月季、雪景、弧面皴在国内画坛也声名鹊起。“月季王”、“罗氏三绝”成为罗国士的代名词。

  冰心老人为罗国士的月季题词:“尤为传神”。美术评论家王朝闻说:“你献给人民一束花!”习仲勋曾称赞他的戈壁画:“很有味道,很有气势。”王任重挥毫题词:“书画传神”,并为他画月季的皮纸起名——“西罗特宣”。此外,评论家李绪萱说:“弧面皴在史籍中不见记载。弧面皴的出现,是罗先生对中国画的巨大贡献。”   他的画被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等收藏。


  “一个人一辈子有一项绝活为行内人所认可,已相当了不起了,他却啪啪啪,三个绝活甩给世人,且都被行内行外认可喜爱,这是多么大的能量。”跟随罗国士学习近20年的杨稳新说,“有人说他是鬼才,我认为除了可能的天赋,他取得的成就与他对画画的热爱和执着分不开。”

  画月季,就把花、叶、刺一瓣瓣撕下来,长年观察它们的四时不同、节气差异。画雪景,就去大兴安岭,在森林里住下画。画山水,就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到三峡写生,到秦岭写生,登太白,上武当,下江南,走大漠……直到胸中装有千山万壑。

 “现在我就是20年不出门,也有新的东西可画。因为我搜集的素材太多了。”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罗国士说。

  罗国士的勤勉在同事中有口皆碑。“我们同事兼邻居40年,几乎每天起床推开窗子都会看见他在月季园里观察或画月季花。”“上班的时候,他不大说话,很少和大家闲谝,但总是看见他随身都带着笔和本儿,一有空闲就对着东西画画画……”前同事周真和刘远回忆说。

  剧院演出任务重,经常加班。画画只能留在下班后,时间有限而宝贵。“夏天他们在院子里乘凉,屋里闷热,没办法,我就脱光了只穿着裤衩画。”罗国士回忆道。


  2008年,西安罗国士画馆成立。这是陕西省第一个个人美术馆。

  罗国士说,画馆免费对外开放,免费授徒。“学成后即使将来他要另立门户也没关系。我学画画的过程很难,走到今天也很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走的更好、更远。画好了,把技法传承下去,对中国书画艺术也是个贡献。”

  除了时常去画馆与书画爱好者、拜访者交流,望九之年的罗国士也仍在创作。

  在他家二楼画室的书架上,摆着一小块“日”字奇石。这是他在太白山写生时拣到的。在众多的古玩中,他将这块自然造化的石头视若珍宝。

  “百年人生也不过三万多天,这块石头提醒我:时光短暂,不可懈怠。就像小时候父亲教导我练字时说的:玩儿也是过,练字也是过,为啥不让时间过的有意义些呢?”  


罗国士翻看老家人送来的房县画册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