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王玮 通讯员任爱琼
任国玺生于1925年2月19日,今年90岁。1940年,年仅15岁、还在房县读高中的任国玺被当时国民政府抽丁参军加入了抗击日寇侵略者的行列。
参军后他被分配到位于谷城县的陆军第三团训练近3个月,又转到丹江口市武当山(原均县草店)训练。随后被分配到四川成都黄埔军校19期化学兵科第三队学习化学、炮兵知识,历时两年。
1942年任国玺被编入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4团三营任少尉观察员,时任师长为孙立人、团长为李鸿。1942年4月参加了中缅边境的仁安羌之战(史称仁安羌大捷),1944年4月参加历时三个月的缅北密支那战役,前后共参加大小战役10余次,多次险些丧生 。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玺所在部队撤回中国,并于1949年在贵州起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任国玺三次申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因其有一定的文化,当时部队驻地贵州省宣威、 威宁、海威刚刚解放,部队要求任国玺参加土改工作。1951年在住院期间遇到一郧县王姓老乡,激起思乡情结,当年4月复员回家,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1985年,经有关部门确认,加入黄埔军校校友会,自此开始黄埔军校校友会每月为其发放生活补贴。
任国玺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成家立业,老伴前年去世。他的身体除老年性耳聋外,其它均良好,与其交谈毫不费劲,采访时,他还能用英语说简单的问候语,让记者不敢相信他已是年届九旬的老人。
记者问任国玺:“在战场上面临枪林弹雨时你曾害怕过吗?”他笑着说:“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是为了驱逐日寇,保家卫国,再怕也要向前冲。”谈起自己的心愿,任国玺说:“现在政策真是好的没话说,老年人还有补助,我想再活三十年,到120岁,再一个眼睛不能瞎了,中国的大发展、大变化我还没看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