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英
弹指一挥间,房县东城小学已走过了建校后的第五个年头,由最初的500 余名学生一举发展成为目前拥有在校学生近3000名、教职员工130余人。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荣获了“全国特色学校”、“湖北省绿色文明学校”、“省书法实验学校” “市级巾帼文明岗”等58项荣誉称号。该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综合排名由2011年的全县第19名到今年的第3名的跨越式发展。
一、抓制度建设,确保规范
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规范办学行为,该校通过职代会(每年一次)重新修订了《东城小学教职员工考核方案》、《东城小学教育教学百分量化考核方案》等,创新了办学理念,更新了办学思想。为适应新形势,该校在全体教职工中民主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工会委员集中意见,校委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形成了符合校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东城小学岗位职责管理办法》《东城小学进一步加强教师常规工作检查的实施意见》《东城小学校本教研奖励考核制度》,多次讨论修订了《东城小学教师评优晋级晋职考核办法》《东城小学教师名师评优奖励制度》等涉及教职工权利与义务的30多个制度。
这些制度,归结起来,有三个特点:“严”“实”“新”。“严”,指在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领导、教师一视同仁;“实”,指落实,如何增强落实人的责任心,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公信度,该校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该校在实施《东城小学进一步加强教师常规工作检查的实施意见》时,用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管理,实施教学过程中狠抓环节落实,在学期中周周常规小检查,月月常规总结会,三次常规大检查(开学、期中、期末),严格按照“集中检查、择优展示、反馈评价”的程序加以落实,同时,召开校委会专题会,听取落实人的专题报告;“新”,指管理思路要“创新”,工作成绩要“出新”,该校按照“创新—常规—创新”的思路,让管理活动循环前进,做好常规就是超常规。
二、抓过程管理,务求实效
为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爱岗敬业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该校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三个年级(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为板块的工作模式。在学校管理中,该校每周坚持实施效能***模式,坚持做到了每周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督察、有评比、有反馈,做到了管理过程的精细化,效能化。
(一)抓好德育常规工作,提高师生品行、素养
该校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德育工作。树立“校”就是家的理念,构建东城小学德育框架特色。
日常管理中,该校首先坚持抓“三德”,即:领导的所谓“官德”、教师的“师德”、学生的“品德”。近年来,该校坚持不懈地抓班子“六化”建设,即:学习经常化、廉洁自律化、办事效率化、效果长效化、决策民主化、关系和谐化。坚持加强“六感”建设,即: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对待学生的亲近感、专业学习的兴趣感、工作过程的快乐感、工作结果的成就感、教育事业的幸福感。校级领导曾多次主讲“教师的责任感”、“用良心教书”、“教师的幸福感”专题讲座,邀请十堰市合润心理培训中心校长程梅教授等专家到校进行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还印发师德读本和开展政治学习,每年春季开学开展廉洁从教承诺活动,9月进行“师德建设月”活动,5月、12月举行青年教师风采大赛活动。在开展德育活动中,该校强调德育三级目标,即:合格的公民,合格的毕业生,优秀的毕业生;注重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培养四方面德育素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政治素质,以学会负责为主题的思想素质,以学会关心为主题的道德素质,以学会生存为主题的心理素质。
“三路纵队”,创新模式。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于是,该校推行“三路纵队”德育管理模式,即树立以“学校为主战场,班主任为主力军,课堂为主渠道”的三为主意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级教育网络。
为激发学生讲规范、讲正气,该校除了每天加强对环境卫生的打扫、保洁,加强对“两操”督促,加强每周主题性的“国旗下的讲话”,加强学生的正面引导,该校每月评比一次“文明班级”、“优秀班级”;一学期评比一次“优秀学生”、“学习标兵”,对学生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
环境育人,理念育人。精细化管理必须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一是校园“硬”文化时时感染:在该校,抓细抓好卫生,分区划片、日查周评,师生一起劳动,竭力打造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的温馨校园,尽力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株花草都含情。二是校园“软”文化潜移默化:该校体音美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艺术节活动,内容广泛,包括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展、手抄报比赛等;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运动会;每学期学生自主评选一次“我最喜欢的老师”;每学期教师开展一次“教学大比武”……同时学校组织编写了《泉水叮咚》校刊、《东城小学教师论文集》、《课内比教学简报》、《体育游戏教材》、《东城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手册》等读本,将该校的育人理念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学习中、生活里。
(二)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促进教师成名、学生成才
在教学目标上该校要求“四进”即:“教师把尊重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创造。”于是,该校制定《东城小学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的实施办法》,对教师的从教行为作了明确规定,规定了老师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么做。
一是狠抓教学检查,督促教师认真履职。
日检查:每天由教导处安排一人对教师辅导、上课情况、教师出勤、到岗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登记在《东城小学教导处工作日志》上,并将检查结果送值周领导审批;各班每天填写《班务日志》,一月一上报学校。
周检查: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每周检查一次教师备课、备课量、备课规范、课后反思等,对不按要求备课的教师打转重来,直到合格为止;每周对学生作业进行抽查,统计布置作业次数,批改情况。该校对作业布置的数量、批改的量、课内作业、课外作业、作业的层次、批改方式、符号、评语内容等,都有细致具体的要求;值周领导每周带领检查组检查教学情况一次;学校领导实行推门听课制。
月检查:学校制定《东城小学教学常规自查表》,要求教师每月对自己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公开课、结对子情况、辅导等情况进行自查;教导处督导六年级进行月考,通过考试效果总结近期教学情况,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每月检查一次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实行“四定”,“六备”;“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备课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六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备学情。
学期工作:教师每学期开学根据学情拟定《教学工作计划》;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明确工作思路,布置教科研工作,安排学科教学青蓝工程,教研组长完成《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记录》;每名教师期末上交教师专业素质报告手册;做好期末考试的成绩、试题、试卷三分析;搞好学校评优表模工作。
二是以教师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为打造该校的名师团体,该校以活动为载体,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开展“教学视导”活动。该校每年的3月、9月组织开展“教学视导”活动。分“入门课”、“达标课”、“示范课”等,活动中,教导处全程参与,对每堂课进行了认真、客观、科学的评议,使教师深受启发。
大力推进集体备课活动。学校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备课要 “一读”“二悟”“三备”“四定”,“一读”即:熟读教材;“二悟” 即理解《大纲》与《考纲》;“三备”即备学生、备进程、备教法;“四定”要即定时间、定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六注意”即:要注意落实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析异点、激发疑点、体现特点。
举办教师全能大赛活动。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全能大赛。活动采用“3+3+特长”模式,三项必赛内容:三笔字、普通话、多媒体。三项选赛内容:说课、讲课、教学设计、研究性学习报告、教学经验文章、论文等。特长是指体育方面的球类、田径、棋牌类等,文艺方面的歌唱、表演、曲艺、美术等,文学方面的诗歌、散文等作品。
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该校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制定了《教科研发展规划》、《年度教育科研计划》、《教育科研奖励办法》等,把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晋职评优的重要条件,并对课题立项、结题分别给予奖励。
开展“评教”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从教自觉性、规范性。该校制定了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教学认真不认真,学生说了算;教学质量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师德修养高不高,学生说了算……评教活动由教务处负责实施,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就倾向性的问题,教导处反馈给老师,老师针对学生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开展读书活动,极力提高师生文化素养。该校建立了“心灵驿站”,书架上摆着供师生阅读的各类所需书籍;各班建立一个图书角,供学生课外阅读;已经建成了全县面积最大、藏书最多、最具特色图书阅览室;每年要求老师订阅一二份专业辅导报刊杂志;每年在学校组织一次“读书节”号召广大师生加入读书的行列。
(三)抓安全管理常规,确保师生平安、快乐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为将这一观念贯穿于学校日常工作中,该校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安全工作新路子,保证安全工作的实效性。
广泛宣传,加强学习,有效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该校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此外,该校还开展了全校性的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练、疏散演练和以安全为主题的班队等活动。
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做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安全工作,人人有责。该校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加到安全工作中来:一是分解、细化安全工作,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结构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处室直接抓的良好氛围,使该校安全工作制度化和经常化。二是建立健全“一岗双责”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将教师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和责任环节。三是以加强“防盗防伤害”为重点的学校内保工作目标,该校组织成立巡逻队,在两操和放学时间、夜间等时段加强值勤管理,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学习生活氛围。
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形成科学的安全工作机制。近年来,该校不断地完善各种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制定了《东城小学安全工作管理办法》《东城小学安全检查制度》《东城小学安全隐患整改制度》、《东城小学安全应急及处置预案》等一整套安全工作制度,从而使安全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使各项安全要求得以不折不扣地落实。同时,该校还拟定相关的安全应急预案。
加强检查,及时整改,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该校的安全检查既有各部门、各班的“自查”,又有由政教处、总务处组织的全校性“普查”,力争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抓后勤管理常规,强调节源开流、开诚布公。
建立健全后勤保障与管理工作制度。该校对后勤保障与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坚持一手抓学校后勤设施条件的改善,一手抓精细化管理服务。
校园建设和经费管理上,该校始终坚持优化、节约原则。在校园建设上,一是该校尽可能采取优化建设,尽力避免重复建设,学校对每项重大建设,都要多次征求教职工意见,多次论证建设可行性,采取最佳方案;二是尽可能开源节流,倍加珍惜财物,把学校的每一分钱用在最需要、最适合的地方,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三是采购实行监督制,凡是采购100元以上的物品,必须要附加部门采购用途说明,有经办人、财务主管、工会委员参与采购。每一笔经费报销单据均需有经办人签字说明用途、采购物品的处室领导签是否属实、财务主管签核查意见、财务分管签审定意见,最后由校长签字报销。
加大水、电、气管理力度,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校园。该校从可持续性的高度将建设节约型校园、节约型后勤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巧布置,善总结,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