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名朱氏宗亲回房祭祖 祖先或为明代黄亲望族-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200余名朱氏宗亲回房祭祖 祖先或为明代黄亲望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7日

朱氏(遇龙)宗亲会会长朱品致辞

聆颂朱子家训

先祖祭祀

 

2015年清明朱氏宗亲合影

 

今日房县网讯 记者雷洁通讯员刘中华 报道:4月5日清明节当天,房县朱氏宗祠举办了清明祭祖活动,来自十堰、房县、郧县等地的近200多位朱氏宗亲齐聚一堂,一同参加朱氏宗亲联谊和先祖祭祀。
  据了解,房县朱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迄今已450多年,是目前省内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朱氏祠堂。祠堂位于房县城关镇泉水社区,原占地面积18余亩,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祠堂为两院两进三开间四天井格局,附有花墙、圆门、箭道、门枋、马厩、客舍等配套建筑,是明代典型的“习文尚武、院中有院”建筑风格。东院为正殿,与箭道相连,屋顶高、开间大、进深深,是祠堂整体中最具有建筑艺术和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正殿分前后两殿,前殿为议事殿,有十六根大柱支撑,双臂合抱粗的大梁,立柱穿枋,石雕柱基,衬斗支架。后殿为祭祀殿,十八根大柱支撑着庄严肃穆的神殿,在供奉先祖灵位的神龛两侧,雕刻着枝繁叶茂的图案,上方雕刻有双龙拱“帝”的造型。西院是宗族私塾,以习文为主。

保存完好的明朝朱氏宗祠

古色古香的朱氏宗祠


天井院

  朱氏宗祠建筑风格,集中反映了明代朱姓帝王文化、忠孝文化与程朱理学相互交融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也蕴涵着朱氏先祖恪守传统、维系规范、注重道德、重孝敬教、传承文化、启迪后昆、激励上进的良苦用心。宗祠前殿穿枋两面均有浮雕的“程子四箴”,浮雕纹饰有经孝故事、龙、凤、麒麟、动物等吉祥喻意的图案。前后廊为曲拱顶棚,外墙花窗基石为四块三米长方型石刻浮雕,分别雕刻有“雄鸡戴冠”、“天子门生、三元及弟”、“鲤鱼跳龙门”和“喜鹊登梅”图案,前檐有以浮雕手法刻制的龙凤、宅院及饰纹图案,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鼓,刻有鹿、鹤、凤凰和麒麟,最为醒目的是大门上方刻有双龙拱“帝”图案,在等级森严的明代,“帝”字代表了皇室家门,是身份的像征,房县朱氏宗祠出现“帝”字标识,说明房县朱氏家族在明代就是名门望族。

朱氏大门双龙拱帝石雕

明朝“三元及第”、“天子门生”石雕壁画

“雄鸡戴冠”石雕

《程子四箴》木雕

   2011年,古老的朱氏宗祠使用权回归朱氏家族,朱氏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筹资达50万元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复原,其中主要出资人朱品(彩)捐资40余万元,朱君(德)捐资3万余元。同年,召开了第一次宗亲联谊会,此后,每年清明祭祖和联谊活动规范进行。2014年1月,房县朱氏宗祠被房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朱氏宗祠被房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