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常和海 方文 杜达江 报道: “网格化真是好,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大问题!有困难,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网格员”!土城镇葛坪村村民王厚和感慨地说。2014年10月1日,王厚和妻子突然患病,其低保卡因操作不当被锁,家中无钱治病。网格员王杰接到王厚的电话后,立即赶往他家,当即拿出500元钱让患者及早治疗,随后又两次往返县城为其办理好低保卡。这是房县推行网格化管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房县农村网格化建设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为纽带,积极探索和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科学定格定人。我县结合农村实际,根据地域面积、人口分布等情况,坚持“以村组为中心、以田地为边界、以邻里为基础、以亲情为纽带”原则,将全县305个村划分网格1276个,由现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熟悉农村情况、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员担任网格员,共选聘网格员1276名,实现了“一格一员”目标。
规范平台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县、乡两级建立网格服务管理中心,246个村建立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站,大力度推进村级“三室两站一中心”(村(社区)警务室、视频监控室、人民调解室,综治维稳站、网格管理站,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有效整合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资源,为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运行机制。为便于操作,全县统一网格制度的内容、格式,健全和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制度,县网格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网格服务管理任务指派、指挥调度、监督评价,乡镇网格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网格信息管理员和网格员的管理、培训、考核,村(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站负责网格管理日常工作,确保了全县网格化管理的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运行。
在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过程中,全县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突出服务、注重实效,充分彰显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成果。
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按照“以房管人、以人管事”的原则,根据已录入网格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对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排查、早化解。2014年3月的一天,城关镇居民张某家装修房屋,因房屋结构问题致使下水管道污水流入李某家,李某阻止张某施工,双方发生争吵,矛盾进一步激化。网格员刘林得知情况后,了解到两家此前关系一直不好,经常有小摩擦,并且因这次纠纷还大打出手,财物受损,人员受伤。于是刘林分头找两家人谈话,了解两家人的要求和想法,分析矛盾激化的利弊得失和法律后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通过耐心细致工作,妥善解决了问题,最终化解了矛盾。2015年元至3月,全县网格员共排查矛盾纠纷701起,成功化解654起,矛盾化解率为93.3%,全县未出现民转刑案件。
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大木厂镇距十堰城区仅有40公里,交通便利,治安形势复杂,治安乱点多,突出问题多。去年大木厂镇依托农村网格化建设,投入40余万元大力实施“天眼”工程,在镇派出所建立视频监控中心,在主要街道、重点场所和单位安装视频监控、报警系统66个,实现了主要街道、重点场所和单位的全覆盖,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破案率提升了6.5%。2014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县、乡主要路段、卡口安装A类探头238个,B类探头3884个,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联网运行、反应敏捷、运转高效的视频监控网络,2014年全县刑事案件下降21%,305个村中有201个村未发生刑事案件,占村总数的66%。
重点人员管控有效。土城镇吴某是2014年6月刑满释放人员,刚回来时,态度较好,服从管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不及时汇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情况,且对干部的态度也判若两人,这一巨大转变立即引起网络员罗华的高度重视。经了解,吴某刑满释放回家后,母亲去世,父亲身体不好,自己无一技之长,周围居民因其有前科对其冷眼相看,顿时陷入了不被社会接纳的痛苦之中,生活的磨难使他渐渐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整日借酒消愁,与社会不良青年厮混,来往密切,明显有重新犯罪的迹象。了解情况后,罗华定期深入吴某家中,向吴某父子详细讲解政府安置帮教的有关政策,想千方设百计真心帮助吴某走出困境,罗华的真诚打动了吴某,吴某表示一定悔过自新,回归社会。2014年,全县2144名七类重点人员均逐人建立档案,落实管控责任,做到了情况清、动向知、管得严、控得住。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我县将各种涉农惠农项目,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使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办成所有事,实现了“人在格中走,情在格中知,事在格中办”的目的。今年以来,全县依托网格管理,开展便民服务1000余人(次),帮扶“三留守人员”300余人(次),收集上报治安信息400余条,消除治安隐患38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