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杨建波 特约记者 张乃红 孔令学 通讯员 罗忠 程贤文
40余万群众通过网络和电话投票,十堰市公安局首届十大“最美人民警察”昨日揭晓。当日,首届十大“最美人民警察”毛希、王春生、马国军、王平、向志勇、唐富平、伍志明、刘安新、顾锐敏、郭瑞梅(从左至右)受到表彰。 图/记者 杨建波 特约记者 张乃红 孔令学 通讯员 罗忠 程贤文
王平:房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
获奖理由:和谐之美
二十八载的从警时光,他把自己循环复加的脚印从百姓门口印进他们心里,又将他们心中冷暖悲喜的世故人情装进自己的责任中。
年过半百的老警,多会让人担心滞后时代的呼啸,但52岁气质纯朴的他,却低调地将现代时尚牵进深山老城的治安管理中。“@平安老城”里,他正是操纵时尚的那位温情博主,和着对社区居民的深情惦记,将虚拟的因特网具象成维护现实安全的一道坚实篱笆。
他释然地重复着他的脚步,悉心经营着这份政府与百姓、传统与现代间的和谐,在一张张笑脸中乐此不疲。
善思巧为的治安使者
——记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老城社区民警王平
特约记者 魏世银
今年52岁的王平是房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老城社区一名普通社区民警。从警28年来,王平同志一直扎根在基层派出所工作。自2006年起,王平自高奋勇、主动请缨,开始担任老城社区民警,这个社区是房县城关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以企事业单位多、流动人口多、刑事发案多、矛盾纠纷多、社情最复杂等“四多一杂”著称,八年来,王平同志克难勇进、扎实工作,一直苦心经营承自己的这块“责任田”,如今老城社区又以单位管理规范、流动人口底数清楚、刑事发案明显降低、矛盾纠纷减少、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满意而闻名。2011年被市局评为“十佳社区民警”,2012年被湖北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社区民警”光荣称号,2013年被市局评为“优秀社区民警”,2014年又荣获“全省最佳社区民警”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经过40余万群众通过网络和电话投票,2月15日,十堰市公安局首届十大“最美人民警察”揭晓,王平名列其中并现场参加在十堰市公安局召开的颁奖大会。
用心“巧干”,成社区防范“准专家”
老城社区有常住人口4万余人,暂住人口2000余人,出租房屋1500余家,浴室、舞厅、网吧等公娱复杂场所行业60余家。几年前,因为老城社区治安混乱,派出所决定派王平去治乱。初到社区,每天都有接不完的警情、扯不断理还乱的邻里纠纷。由于老城社区所辖的是县城商业中心,暂住人口多,两类案件发案多。侵财、伤害类案件一直处于高位。一向爱动脑筋的王平,面对难题,一头扎进社区找症结。他查阅了社区好几年的发案情况,认真进行归纳主系统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发案的时间、区域、场所、受害人群等规律特点。在取得社区支持的同时,组织开展社区联防、门栋关照、邻里关照。在采取传统方式开展巡逻防范的同时,经王平做工作,县、镇两级政府规划并在县城公共复杂场所、易发案部位、主要街(巷)道安装了视频监控。解决了人防、技防问题。
针对诈骗案件多的问题,王平找来本社区和媒体报道的外地诈骗案件案例汇编成防范宣传单,和社区干部一道上门入户,利用早晚时间,到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宣传防骗知识。将诈骗案例编成顺口溜,让社区文艺表演队进行传唱演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平的努力自然也有了收获,昔日案件高发的老城社区成了城关镇社区中发案最少、治安秩序最好的社区。与刚到社区不同的是,如今王平每天到社区不再是接警、调解矛盾纠纷了,更多的是走巷入户问民意、解民忧、送服务。
做到“四勤”,练就社区工作“硬功夫”
社区民警“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大到刑事案件,小到家庭纠纷”全得管。然而,就是这些常人眼里认为琐碎的事情,却成了王平热爱的事业。
为练就熟悉社区的硬功夫,几年来,王平的足印在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每周不少于4天的进门入户调查服务是王平给自己规定的必修课,商业门店、行业场所、修车擦鞋、房屋租赁、街头摊点都是王平走访登记的对象内容。
“勤走访、勤检查、勤询问、勤登记”,这是王平自己总结社区工作的成功经验。王平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际居住人口登记表,人与房屋对应,按小区、门栋分类制作成活页,并配上实景照片。几年下来,王平能做到“提事知人、提人知事”,真正实现了社区情况“一口清、问不倒”,而且暂住人口、房屋出租、特种行业等各类台帐登记齐全。就连土生土长在社区的大妈大爷也称王平是社区里的“活地图”。
真心帮扶,表和谐共建一片情
“王警官不但工作勤恳,而且是个好人”。这是社区干部对王平中肯的评价。从警以来,老王除了认真做好社区的本职工作外,还积极热心地帮助社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2014年4月26日,王平协调有关部门为老城社区二组困难群众刘世春(男,63岁)一家四口人申报了城市低保,同时争取到东关社区600元现金、10件衣服及3床棉被,并解决刘世春儿子刘金成就业问题,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今年4月,王平了解到刑释解教人员胡元林(男,45岁)家庭十分困难,四处奔走,引起了县民政部门和老城社区的高度重视,将胡元林一家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并解决了700元生活费和部分生活用品,社区将胡元林聘请为“门前三包”协管员,每月工资500元,使其一家渡过难关。
调解纠纷,做任劳任怨“老黄牛”
从警28年来,老王始终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在同事们看来,老王就是新时期公安岗位上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老黄牛”,经他调解的无数起纠纷没有一起反弹,受到辖区群众的称赞。2014年4月28日,王平在社区走访时,通过九次登门进行深入细致地调解工作,联合社区干部妥善化解一起因征地拆迁赔偿引发的疑难复杂纠纷,避免了当事人上访。1987年,老城社区五组农民曹德秀因户口“农转非”,主动将自家的1.27亩土地转让给本组蔡秀成使用。2007年,因建东城小学需要,政府征用了曹德秀转给蔡秀成使用的土地0.46亩,在兑现征地补偿款时,曹德秀提出要收回那块土地,遭到蔡秀成拒绝后,双方矛盾加深,经常为此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城关镇和老城社区干部多次组织调解未果,蔡秀成、曹德秀二人均以征地补偿款未兑现到位为由,准备到省、市上访。王平先后会同社区干部九次登门了解情况,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民警真心为民办事的工作作风最终感动了蔡秀成、曹德秀。4月28日,双方经过反复协商最终自愿达成土地使用分割协议,0.46亩被征用的土地补偿费付蔡秀成,剩余0.81亩土地归还曹德秀使用。一起长达22年的土地权属引发的征地拆迁补偿矛盾,最终在民警和社区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妥善化解。
信息应用,为破案装上“千里眼”
从计算机使用操作的“门外汉”到信息化作战的内行,王平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他熟练的信息采集、录入和网上研判让同事们赞不绝口。王平坚持每天将自己在社区工作采集的情况全部录入“湖北省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2013年一年就录入各类基础性信息近2000多条,刑侦、治安部门通过这些信息查破案件30多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9名。
在王平的老城社区警务室,坐在电脑桌前,只要在电脑上轻点鼠标,就能准确知道辖区的人口信息、安全隐患及刑事发案等情况。去年10月初,王平还在十堰市率先开通了第一家社区警务室微博@平安老城,其功能涵盖网上咨询服务、网上办公、信息收集、法制宣传、社会监督、预警信息、在线举报等诸多方面。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社区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在线预约办证、落户等涉及公安事项的业务,可以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在自家的电脑上填写、下载、打印相应材料,还可以在线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平安老城发布的各类警务动态信息以及防范性建议也最受社区居民的关注。
社区警务室工作就是这样,反反复复,枯燥无味,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王平二十八年如一日,始终默默无闻地战斗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冬天寒风吹,雪地跑,冷了搓搓手,跺跺脚,夏天顶烈日,战酷暑,热了擦擦汗,抹抹脸,走村串户。群众说他是贴心人,干部说他是保护神,只有他自己觉得为群众办点事,再苦也是乐,只要群众满意,吃再大的苦也值。王平虽是一名普通的民警,但他就是这样认真和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自觉履行着公安民警的职责,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这样一个真理,树立了人民警察良好的公仆形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