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村的“二次创业”-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一个贫困村的“二次创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4日

——县委组织部 发改局实施精准扶贫纪实
● 通讯员马金安 赵从运

  标准化的羊栏依山而建,宽阔的通村公路山间绵延,新建的沼气池“吞污吐气”……近来,省级重点贫困村化龙堰镇桃园沟村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
  这些变化开始于去年9月全县实施的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村在计划经济年代也是老先进,这次我们抓住精准扶贫的好机遇,开启桃园沟村的‘二次创业’,”站在新的起点上,该村支部书记杨武全信心满怀,掷地有声。
做实规划,一副蓝图接地气
  如何扶贫?规划是基础。驻村县委组织部、发改局工作队先后组织召开了群众代表、村“两委”干部、第一批精准扶贫对象工作会议,通过扶贫对象自拟、群众代表建议发展项目,村“两委”汇总提出思路,驻村工作队审定等方式,汇聚民意,确保规划接地气,体现“桃园特色”。
  同时,对规划中拟定的项目,报请县发改局进行可行性审定,纳入项目库管理,构建政府立项、部门帮扶、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新模式。截止去年底,15万元的工代赈资金已注入桃园沟村帐户,5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也列入2015年省预算内投资计划。
  目前,根据已经完成的《桃园沟村精准扶贫发展规划》,总投入达917万元,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治理、护院路建设、村卫生室建设等10个项目均列入规划。
做细帮扶,一种力量催人进
  “要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细,细到每家每户,细到每个项目、每一个产业!” 从一开始,县委联系点领导——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陈渊是这样要求,也是这样做的。
  该村二组刘荣光是陈渊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在家访中,他了解到老刘想发展山羊,却又很为难:一是农户的自留山不让别人家的山羊放养;二是自己想建羊栏资金又足;三是山羊养殖缺技术。针对老刘顾虑,陈渊当场表态:一是对其建标准化羊栏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二是鼓励圈养;三是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销售、信息等服务。
  日前,老刘的5间砖混结构“1235”标准化羊栏已经完工。谈起发展山羊,老刘信心满怀:“去年已将山羊的规模扩大到50多只,今年争取达到100只以上,收入超20万元!”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坚持一户一策,一个项目一个规划,一个产业一个责任人,把措施到位、责任到人、项目到产业,让帮扶工作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后盾。
做优服务,一片真情暖民心
  去年11月27日,驻村工作队为养羊专业户送来了30本厚达394页的《畜禽养殖技术手册》,帮扶对象李益华感慨万千:“我只是嘴上随便说说,没想到谢永翔部长就当了真。”
  原来,在当月初的入户走访中,老李抱怨说:“在兽医站工作侄子说了好几次,找本养羊方面的书都没有找到。”谢永翔回城后当即找到县畜牧局,300斤意大利黑麦草种也一并得到落实。
  核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道闻也有着类似的感慨。他的500亩核桃基地自承包以来,都没有见过收益。为此,他很发愁。县发改局局长杨立武得知后,来到基地现场研究核桃挂果前基地经营办法,确定把药材套种作为基地增收的一个好路子。他专程找到县三鑫生物科技公司,一纸500亩虎杖种植协议让他的合作社马上“活”了起来。
  “帮扶就是服务,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帮什么,”谢永翔一语道出结对帮扶的真谛。
  在帮扶工作中,像这样的贴心“小护士”、“温馨提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精准扶贫以来,提供信息咨询196人次,解决困难和问题41个,投资80余万元的沼气、通村路、标准化羊栏3个重大项目投入实施,惠及群众130余户。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