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房县注重从农村实用人才中培养党员,在农村党员中培养、发展一批农业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土专家”、“田秀才”等,启动实施“农村党员培养工程”,为新农村建设“造血”。
一、从“三个源头”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在 “开源”上下功夫,拓宽视野。针对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入党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变以往 “等上门”为 “领进门”,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行了专门调查,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开展了党员和农村实用人才 “一帮一”结对帮带活动,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党、在感情上亲近党、在行动上靠近党,把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去年以来,经结对培养,有286名农村实用人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壮大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同时,在项目开发、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方面积极向农村实用人才倾斜,最大限度地帮助实用人才创业,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去年以来,先后为387名农村实用人才落实科技推广项目,协调信贷资金273万元,扶持物资价值19万元,通过支持服务,使农村实用人才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和感情。
二是在“培源”上下功夫,拓宽渠道。在培训体系上,以组织、党校、科技和涉农部门为龙头,以行业协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大户为依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到科技示范点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注重把农村实用人才吸收到专业协会中来,通过协会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参加农广校等进行学历教育。去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7期,集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1568人(次),有113名农村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了专业协会,23名农村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证书。同时,通过结对帮扶贫困户、列席村两委会、参加公益事业、选任为村组干部等实践锻炼,促使农村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快速成才”。去年以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共帮扶贫困户252户,有56人走上了村组领导干部的岗位。
三是在“正源”上下功夫,严格把关。坚持对农村实用人才中的先进分子由村党支部确定专人进行考察,重点了解其入党动机、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奉献精神和群众基础,做到四看、四察,既看本人要求入党的积极性,又考察其入党动机;既看平时的言行,又考察关键时候的表现;既看党内评价,又考察群众基础;既看群众反映,又考察其帮贫扶困行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公论作为发展的重要依据,对符合条件标准、群众反映好的,村党支部集体讨论,确定为发展对象,真正把能带领群众致富,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农村实用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仅去年,全县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发展党员157名,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
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搭建服务群众的新平台、新阵地
一是完善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为有特长的农村实用人才党员创造竞技舞台。针对农村党员从业多样化、流动地点多变性的特点,立足专业村经济发展迅猛、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完善的“三农”工作新形势,通过示范村联建、社区改建、“支部+协会”、“支部+基地”等科学合理的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行业协会以及驻外组织上,挑选党员业务骨干进入职能支部,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就在哪里受益。
二是深入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使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中的无职党员有责有为。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量才定岗”的原则,合理设立经济发展、科技示范、民主监督、村容管理等岗位,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由农村实用人才中的无职党员公开认岗,以践约承诺的方式杜绝 “不作为”、“浅作为”,甚至“反作用”现象。
三是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农村实用人才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大显身手。充分利用节庆日、农闲时节、远程教育收看日等,科学设置实践主题,提高党组织活动频率,扎实开展“双联双带”、“党员手拉手”、“远教之夏”、“爱心助孤”等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农村党员集体活动,以组织活动规范化推进服务群众经常化。在此基础上,加大典型培育力度,宣传推广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以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形成主动服务群众、推进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