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建国以来房县报的办报历程,虽远隔半个多世纪了,但我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1年元月18日创办《土改报》,同年五月起,又先后改为《工作通讯》、《生产快报》和《房县农村》等。当时,由中共房县县委办公室主办。这一阶段的宣传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指导土地改革运动,报道县内新闻和工作成绩与经验。一直到1956年10月30日停刊。通过近六年的办报实践和取得的经验,为正式创办房县报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从1956年3月筹办,11月3日创刊《房县报》。这一阶段,房县报的发展十分迅猛。一开始是八开二版,不定期刊,只限于内部发行。随之,县委专门选调了主编、编辑、记者和绘画插图人才,正式挂牌“房县报编辑部",从而正规地作为县委机关报办刊。编辑部设至北街和初建的房县人民广播站分住前后院。从1958年起,报纸扩为四开四版,定期刊,12月1日实行在全县公开发行。据记载,当时最高发行量已达3800份,这一时期的宣传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报道本县建设成就、先进经验、科技知识及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
第三阶段:文革十年中,虽然县委机关报停刊,后来,随着文革的结束,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中央精神,允许一个地区先在一个县试办县级党报。1996年12月20日,中共房县县委作出决定,《房县报》复刊。至此,房县报从开始办到此次复刊,总共办刊为761期。复刊后的准印证是湖北省内部报纸的刊号:0315。1998年改为十堰日报——房县版,使用该报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6。每周二四出版两期,实行交邮公开发行,年发行量近万份。
2003年8月,根据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关于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行政职权发行的精神,以减轻基层单位和农民负担。中共十堰市委决定:将《郧阳日报》和《丹江口日报》及《十堰日报》的房县版、郧西版、竹山版、竹溪版全部停刊。其人员实行分流,十二月底治理结束。
第四阶段:从2005年起,县委决定由房县新闻中心承办,报名定为《今日房县》。每周出一期报纸,交邮发行,送至县四大家领导、县委政府各委、县直各单位、全县各乡镇村、中心学校赠阅。迄今五年来,它已成为中共房县县委机关报。在县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通过采编人员的积极努力,做到了全县重要新闻无遗漏、重大事件有报道、典型经验有宣传。在服务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成为县委政府得心应手的舆论工具。
五年来,我虽然没有在报社协助工作,但出于对县报的感情和关爱,每期报纸送到后我必定首先阅读,使我这个退休后足不出户的干部,可及时了解县委政府在各个时期的工作重心,知晓全县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涌现出的新人新事。从内心说,我是《今日房县》一名最忠实的读者,最关爱的“老报人”。
现在,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新闻中心工作,加强了领导力量,增加了采编人员。《今日房县》改为一周三期,新闻报道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实行了期期彩印。这真是房县办报史上的一大创新,一大特色。我坚信,《今日房县》报纸定会办得更加图文并茂,令读者赏心悦目,提神醒脑。我这个“老报人”也必定会更加爱护这份报纸,并将用我手中的这支永不退休的秃笔,经常练笔练脑,做房县报最老的通讯员。
(作者系县广播电影电视局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