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患上胰腺癌
癌栓完全堵塞门静脉系统
引发静脉破裂大出血
生命危在旦夕
要止血
必须进入已经堵塞的
门静脉系统
在癌栓上打开通路
可谓“天花板上的极限挑战”
十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
谢兴武团队迎难而上
以精湛技艺成功穿刺
并在癌栓中开路
为老人打通堵塞的生命通道
胰腺癌侵犯门静脉系统
七旬老人吐血不止陷入昏迷
1年前,70岁的张奶奶(化姓)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接受了各种治疗。今年10月1日晚,她开始断断续续地吐血,并伴有便血。第二天一早,家人紧急将她送往十堰市人民医院。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凶险的大出血?紧急检查发现,是胰腺癌侵犯了门静脉系统。“这是胰腺癌引发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属于典型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介入科谢兴武主任解释,简单来说,就是胰腺肿瘤侵犯了门静脉系统这个关键的“交通要道”。
检查发现,癌栓恰好位于门静脉主干、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交会处,且范围较大,导致肠系膜上静脉近段、脾静脉近段、门静脉主干完全梗阻。
“正常情况下,从消化道和脾脏回来的血液都要通过门静脉这个主干道回流到肝脏。”谢兴武说,“现在主干道被癌栓完全堵死,血液无路可走,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血只能逆流到食管胃底静脉,最终导致两处破裂出血。”
挑战癌栓上穿刺
3小时手术打通“生命通道”
病情明确后,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介入手术止血,并开通堵塞的血管。然而,手术难度超乎想象。
“常规的TIPS介入手术,只需要穿刺门静脉,就已经被誉为介入手术的‘天花板’。这次我们需要在癌栓里面打开一条路,才能到达‘责任血管’,难度更是大大增加。”谢兴武坦言,相较于相对柔软的血栓,癌栓韧性高,开通难度大,就像是在岩石上打洞。更危险的是,癌栓侵犯导致血管壁脆性高,开通中导丝导管一旦方向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血管壁破裂引发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同时,患者的高龄更是增加了手术风险。
10月2日,在完善所有术前准备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张正宇、谢兴武等专家决定迎难而上。术中,谢兴武手持导丝导管,小心翼翼地探索。毫米级的推进、角度微妙的调整,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判断。手术中,张奶奶处于断断续续的吐血状态,***不断变化,让操作难上加难。
“过去了!”凭借丰富的穿刺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手术团队成功穿刺,并顺利通过脾静脉癌栓,到达食管胃底静脉。团队立即注入栓塞剂,成功将出血的“责任血管”栓塞。紧接着,再次通过肠系膜上静脉癌栓,栓塞住另一处出血血管。随着两处出血血管被成功栓塞,张奶奶不再继续吐血。
止血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开通被癌栓堵塞的血管,否则高压状态很快会再次引发出血。手术团队将一枚支架精准放置在癌栓堵塞的部位,重新建立血液流通通道。
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操作,手术成功完成。术后,张奶奶的门静脉高压症状显著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得到彻底控制。术后第二天,她便转回普通病房,经过1天的观察,顺利出院。
10年探索攻坚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体系
不断完善
2018年,十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成功独立完成首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正式开启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领域的自主探索之路。
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谢兴武主任为首的门静脉高压团队,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围绕手术安全性、疗效稳定性与并发症控制三大核心目标持续攻坚。针对不同患者的肝脏基础功能、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合并症差异,逐步优化手术操作流程。
如今,科室已构建起一套覆盖“预防-诊断-治疗-随访”的全流程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体系。不仅能高效应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常见且危急的并发症,更可精准处理合并肝功能衰竭、门静脉血栓、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复杂病例。
通过TIPS、经皮肝、经脾穿刺门静脉栓塞术(PTVE)、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经球囊导管阻塞下逆行曲张静脉闭塞术(BRTO)等多元化介入技术的联合应用,为不同病情的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显著降低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死亡率与复发率,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