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文明网站创建工作纪实-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长江网文明网站创建工作纪实


作者: 来源:荆楚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3日

主流发声 健康引导 共建网友精神家园

  ——长江网文明网站创建工作纪实

  打开长江网,“我为党代会献一策”、“武汉城市精神评选”、“问诊武汉话语权”、“建设文化武汉”、“最美武汉”、“2011圆梦助学行动”等专题报道占据显著网页;进入论坛,一条条饱含着网友热情与期盼的建言,出现在“武汉复兴”、“市民呼声”等板块。

  近年来,武汉长江网上下从自身出发,深入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传播网络先进文化,树立网络道德风尚,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已成为武汉近600万网民文明、健康、安全、和谐的网上精神家园。

  领导重视 形成共识

  去年4月份,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网管办启动全省文明网站创建工作,成立了全省创建文明网站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向各市州、各重点网站及相关部门转发中央通知,下发了《关于部署创建“全国文明网站”和“湖北省文明网站”活动阶段性工作的通知》,对创建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部署。

  “净化网络环境是全体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责任,文明办网,传播先进文化,是网站持续发展的动力。”长江网总编辑陈晓蓉坚决地说:“长江网作为武汉网络门户,在营造网络文明,抵制低俗之风上,更是责无旁贷。”

  为此,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刘立民亲自挂帅,并责成长江网总编辑陈晓蓉任文明办网执行组长,成立文明办网领导小组,副总谌达军、李勇任副组长。他们抓规划、抓战略、抓内容、抓项目、抓策划、抓活动,抓落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将文明办网、传播先进文化纳入到网站整体发展规划和长远战略中。

  明确主流定位 杜绝灰色流量

  网络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谁能吸引网民注意力,谁就会在竞争中获胜。随着网络竞争的日趋加剧,少数网站为了吸引网民的眼球,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服务,给社会道德伦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

  网页流量对一个新闻网站来说具有重要的经营价值。"但我们绝对不能为了短暂的流量上升,以牺牲公信力和口碑为代价,去换取这些灰色流量。"陈晓蓉说。在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经营压力巨大,但长江网坚持以高品位、高格调,同时贴近民生的一系列新闻报道及活动,用主流的声音压倒杂音,还互联网一方净土,赢得广大网民的喜爱。

  今年春节期间,爱国者某员工在微博上爆粗口大骂武汉,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不少武汉市民纷纷在网上回应,其中不乏过激言辞。长江网迅速成立报道组,整理还原事件经过,并采访何祚欢、梅志罡等武汉名人,得出不能"以骂制骂"的结论,及时将舆论向理性引导,进而掀起一场对城市文明的社会反思。

  作为武汉唯一新闻门户,长江网不仅是网民情绪的“稳压阀”,更是公众道德的"推进器"。武汉活跃着一批志愿者,努力维护和宣传城市的形象。这群人,正是在长江网"微笑武汉"志愿者征集活动中走到一起,在长江网的呼吁下,共同倡导公益、奉献爱心。

  “爱上层楼读书会”、“今天我登台 琴童专场音乐会”、“2012年武汉市少儿手绘大赛”、“把武汉画在地铁里”……一个个由长江网组织策划的公益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情操,激发了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给力网络政务 净化网络环境

  制止网络谣言最有力的方式是什么?6月18日,一场前所未见的雾霾来袭武汉,网络上谣言四起,有的说是氯气厂爆炸,有的则说是乙烯泄露。随后,武汉市环保局、安监局、消防、公安等政务微博相继发布消息,长江网也在首页显著位置刊发《武汉雾霾系外省燃烧秸秆所致》的辟谣报道,原本在网上肆虐的谣言消弭于无形。

  “其实,谣言成其为能够盅惑公众的源头,往往需要一定时间。跑赢谣言,公共部门的公信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仅就公共部门与网民信息互动来看,公共部门及时坦承公开信息,赢得市民的理解与信任,这或是本次雾霾事件的一大收获。"武汉著名网评员"禾刀"在评论里,对上述部门的响应速度和诚意给予充分肯定。而鲜为人知的是,武汉政务微博的兴起,长江网亦作出不小贡献。

  今年武汉首次对全市205名新闻发言人和114名联络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评,要求各区、市直各部门政务微博的“武汉政务微博发布厅”适时上线,并将微博纳入新闻发言人考核中。

  鉴于全市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微博又是一个新生事物,有些部门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为此,长江网作为武汉新闻门户,受市外宣办的委托,担任这些部门政务微博建设的"导师"。

  被委以重任后,长江网互动社区部前主任王卫华调集精兵强将,多方联动,建立起政府部门微博管理员名单,并为其举办多次专场培训,增强这些管理员们的管理意识和技能。同时,长江网还抽调得力编辑、记者,对已开通的政务微博实行辅助监管,确保这些政务微博良性、健康发展。

  截止目前,在多方努力下,武汉共有近80家政府部门已开通微博并建立发布机制,网友们的知情权得到进一步提升。

  疏通民意 打造创新品牌项目

  2012年3月21日,长江网与长报共推《i新闻》栏目,组建i记者队伍,打造武汉首个自媒体新闻平台。截止目前,已发展i记者近百人,共收到投稿2600余篇,刊载1683篇。

  这些i记者主要由热心网友组成,所发新闻大多反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有些线索经由长江网记者的跟踪采访,形成建设性报道。i记者谢作良为遏制西北湖畔毁荷行为,在烈日下蹲守数个小时,终于与公园保安合力将毁荷人驱逐,彰显了长江网网友的正气和担当。

  2012年5月18日,长江网围绕“十个突出问题整改”开展的四场网络问政顺利收官。本次活动以创新策划、务实操作、深入互动、全媒体传播,吸引了数百万网友关注,全国百余家知名媒体参与报道,被誉为"网络问政武汉样本"。

  为了能够把这种政民网络沟通方式常态化,在活动结束后,长江网随即推出“武汉民意通”,让市民通过网络直接反应建议、意见,搭建政府部门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同时招募长江网智囊团,由问政到助政,发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智慧之声"。

  着眼团队建设 争创全新业绩

  一个媒体的发展水平,视其个体成员的综合素质而定。同发展了几十年的传统媒体相比,地方新闻网站大多面临入行门槛低、专业人才稀缺等困境。因此,一支优秀人才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要。

  文明办网不是一句空话,其根本目的就是发挥网络优势,用文化启迪民智、鼓舞人心、传授知识、陶冶情操,要实现这个目标,网络从业者必须先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很苦,不学更苦”,在长江网办公楼的走廊中,这样的励志文字随处可见;每天中午,在7楼的图书室里,总会有前来借还书籍的员工……

  在长江网的邀请下,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系副主任肖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钟瑛、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等知名专家和长江日报集团多位高层,为网站一线采编人员授业解惑。

  总编辑奖,是长江网的月度“最高荣誉”。在激励制度的作用下,网站逐渐形成一股"人人争当业务骨干,各个争创新业绩"的氛围,长江网的每一个部门,每天都上演着"比学赶超"的好戏。

  长江网人的辛勤付出,终于获得回报,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网站点击排行,从2011年全世界4万多位,激增到1万多位;一批高素质的网友以长江网“武汉复兴”、“长江i新闻”等论坛版块为阵地,积极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早在2009年12月于武汉开幕的“第六届城市网盟年会”上,长江网曾以东道主身份,联合全国近百家知名网络媒体,在会上发表《武汉宣言》,就"引导主流舆论 办好网络媒体"达成共识。2年多时间过去了,长江网始终发挥着舆论阵地“桥头堡”的作用,为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网站员工和长江网友心中栽培下的文明之花,已经绽放在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