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传说-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野人传说


作者:税晓洁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4日

  11月18日,几名游客在神农架老君山北麓人迹罕至的里叉河一带近距离突遇“野人”。消息经媒体披露后,一片哗然。同以往的类似事件一样,遭遇了诚信危机。
    真相究竟如何?本报记者昨晚连线了刚从现场考察归来的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动物专业委员会会员徐晓光。他对记者说,现场勘查表明,基本可以确定目击事件的真实性。初步定性为:一次群体直立人形动物目击事件。
排除狗熊或野猪误认。徐晓光说,调查小组首先关心的就是,会不会把狗熊或野猪之类的动物当成野人?是不是一次误判?
    由于事发突然,当时正在开车的目击者张先生等,面对突然出现的两个一高一矮的似人非人、感觉很吓人的动物,和以往很多目击者一样,虽然随身带着摄像机,可惜没有来得及反应,没能拍下来,但“肯定是两条腿在走”的动物。
    目击者张先生讲,他们看到的这一大一小两个家伙,高的约1.7米,矮的约1.3米,形体看上去精瘦,身上似有黑色毛发,好像当时转过脸来,但没能看清面部。该动物身形矫健,反应迅捷,非常人所能想象。
  调查小组到达现场后还得知,当时的目击者除了张先生等两位外地游客,林区温水居民王东也在目击者之列,当时他们一家三口与襄樊来的车友张某等两人同乘一车。
  徐晓光他们找到目击者王东后,再次求证目击过程细节,以排除狗熊和野猪的可能。王东说,自己生活在神农架,对动物的识别绝不会有错。
  王东是个头脑清晰的成年人,长年生活在神农架,熟悉各种野生动物。王东还说,自己虽然是神农架人,但以前是不相信“野人”这回事的,这次所见改变了他的观点,让他觉得这种传说中的东西可能还真有。
  事发现场位于里叉河峡谷,一条位于左边山坡下的简易公路与路右边的河道并行,往北偏东的方向延伸,公路尽头是林业管护所。公路与河之间相距约15米,长满杂草和灌木,中间有些不规则空隙。
  徐晓光强调,峡谷两边山坡的密林后面,有大片的橡树林,很值得注意。
脚印大小似乎印证是大小两个“野人”
  徐晓光说,据调查,事发后,当时高度紧张的人们没敢下公路去看或者去追。几分钟后,他们驾车来到一公里外的林业管护所,激动地向见到的管护员讲述所见情景,叶某等两位管护员当时就随同张某等一起去过现场。
  19日有关方面得知消息,20日即在叶某等带领下赶到现场调查。
  叶某指认了目击者发现的第一个脚印,踩在一丛荆棘中的朽木上,痕迹新鲜、有滑痕,周围许多荆棘、树枝被踢断,断口新鲜,没有发现挂掉的毛发。此脚印前面是更密更高的树木荆棘,没有动过的痕迹,该动物应该往左改变了奔逃方向。但地上是松软、有弹性的落叶杂草,且因为有多人踩过,凌乱无法辨认。往左边有几条相对稀疏的林间空隙,齐胸高的树枝有被绊断的现象,地上有踩踏痕迹。
  现场人员决定再从河边着手,查找可疑痕迹。但河对岸全是石头落叶,没有发现明显上岸、进林子的痕迹。在河这边,人们找到一处可能是动物下河床,在枯草丛踩过的痕迹,树枝有被绊断的。
  管护所人员告知调查人员,他们当时并没有全面搜寻。细心的调查人员终于在动物下来左转方向处的灌木丛空隙上面,发现一距地面1.2米的横挡住去路的小指粗细树枝,上面的3个小枝似乎被高大、高速运动物体往前强行通过时绊动、挤压,从生长部位折断,旁边还有别的树枝被折断的痕迹,地上有明显不规则连续脚印,步距1米多。在一块大石头的旁边,他们发现落叶腐殖土上的一大一小、同向、前后相邻两个脚印(非鞋印),脚印压痕清晰、完整,且能够看出均为左脚,但因地表物粗糙,无法看清脚趾头。大的长30厘米,脚跟部宽约8厘米,掌部宽约12厘米。小脚印长18厘米,外侧稍呈弓形。脚印大小似乎印证目击者所称的看到的是大小两个“野人”。由于时间有限,他们没有用带来的石膏灌制脚印模型。
  林业管护员证实,当时目击者同他们没来过这边,也没有人去折断树枝。长年从事森林管护的人们排除了熊、羚羊、鹿等已知动物通过导致这些痕迹的可能。所有这些可疑迹象表明,应该确实有某种形体高大的动物,在快速通过时,导致上述结果。该动物行进方向为林区南部的老君山方向。
  21日,徐晓光受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动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方辰委派赶往神农架,次日在木鱼镇与神农架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罗永斌等会合,赶到现场时已经是下午四点。
  这次勘查,徐晓光从先期发现在落叶腐殖土上的一大一小可疑脚印开始。首先对脚印进行了常规的拍照摄像固定。随后进行了石膏脚模浇筑。考察小组以此为核心对直立动物的逃循方向进行了物证搜寻。搜寻中发现,腐殖土壤仍有难以确认的可疑脚印,由于客观因素未能提取,在临近河床一侧的倒伏树桩上,有强力撞击造成的长形踩踏痕迹(非人力所为),在痕迹上方1.5米左右有多根折断的藤条,藤条倒伏方向为河对岸。由于现场位于丛林,加上峡谷光线因素,视线受到限制。勘查于18时40分结束。
  第二次勘查于11月23日上午10时开始。此次勘查首先将石膏脚模取下,由于腐殖土壤较厚实,脚模提取顺利,外观较清晰,基本可以反映可疑脚印的特征。遗憾的是由于现场位于丛林中腐殖土壤地形,难以形成较清晰的连续步幅。随后考察小组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继续沿直立动物逃循的方向搜寻追踪,一组沿直立动物的来路进行逆向追踪。沿逃循方向追踪的小组在搜寻中,发现河对岸的岩石青苔和山坡一处横卧朽木青苔上有明显的物体蹬踏擦滑痕迹,当即拍照固定。
  沿来路逆向追踪的小组在现场正北方向高度约60米,坡度为50度的山坡落叶下,发现一枚在腐殖土壤上的可疑脚印,可疑脚印长34厘米,前掌宽13厘米,由于边缘模糊,加之未能找到其它脚印为参照,未能提取。做照相和摄像固定。随后沿脚印四周再次搜寻未发现其它可疑脚印和倒伏树枝。勘查于14时30分结束。
  22日经对里叉河管护所员工(全所共有7名员工)的走访,目击现场均不在管护所巡山范围,近期也未有人到达目击现场。
  徐晓光说,此次现场考察,目击者对现场的叙述和现场勘查提取的脚模痕迹物证吻合,现场周边发现的可疑脚印和蹬踏痕迹有因果关系和验证关系。调查小组认为:应为一次群体直立人形动物目击事件。提取的脚模。浇灌脚模。对一大一小两个可疑脚印测量。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