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权成 文/摄
腊月二十三日,应房县青峰镇党委书记孙林同志的邀请,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到青峰镇参加了青峰镇首届年货节暨青峰社区文化礼堂揭牌仪式,感受了房县浓浓的年味儿。
青峰镇位于十堰市房县东部,总面积415平方公里,3.5万人。小镇正处于亚洲大断层的中部,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把这一大断层命名为“青峰断裂带”。青峰建镇于明代洪武年间,因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所描写的青峰山、紫阳洞仙境而得名。1931年,贺龙率领红三军在青峰建立了鄂西北地区最早的苏维埃政权,是全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
时值小年,雪花飘舞,冬风凛冽,青峰镇上店铺林立,灯笼高挂,家家户户商品琳琅满目,最显眼的是红通通的烟花爆竹,最多的是房县黄酒、香菇、木耳等土特产。节日的街道车辆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后,人们不再有恐惧感,都在忙着置办年货。在家门口举办的年货节盛会,点燃了乡亲们的热情。热心指路的交警,主动帮忙摄像的文化志愿者,维持会场的镇村干部,满怀期待的参展户,都让我们宾至如归、如沐春风。
活动现场设在青峰社区“警察主体广场”,二十多家参展户的展位环广场布置,一律红顶展棚,热烈而喜庆,展架都是统一制作的,各展位展牌也很醒目。展示展销的年货很有地方特色:横峪沟、张家河村的豆腐、豆干;八里扁村、白马沟村的黑木耳、香菇和土蜂蜜;青峰村的洑汁;卧牛观村的羊肚菌;河平村和深峪沟村的土猪肉、牛肉、羊肉;楼房村的土鸡、土鸡蛋;还有大裂谷景区的葛粉、果酒、山珍;神农磨芋做成的类似重庆豆干的小零食,味道精美,买一送一……一圈转下来,大饱眼福。我也不禁心生感慨,我想到了十年前,我们五山首届年俗文化节,我们组委会多方化缘,自筹经费,动员参展,招揽游客。我们搭建了平台,文艺演出、制作展板、嘉宾和参展户工作餐、邀请媒体助力宣传、展棚展台等花了四五万。有的参展户一天卖大几千甚至过万元,非要送礼感谢我们;还有的参展户没营销意识,才卖几百元,抱怨我们拉他们来衬台子、装体面。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是对我们的肯定,抱怨则是对我们组委会工作的警示鞭策。万事开头难啦。今天,因为天气影响,加上疫情的影响,外地游客不多,现场成交量似乎不高。但是勤劳聪慧的青峰人民迈出了可贵的坚实的一步,相信二届、三届、四届……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伴随着组委会经验的积累,节会的影响力扩大,经营策略的不断转变,新点子的出台,各方形成的合力,终将培育出丰硕的成果。回想我们的第六届年俗节,仅腊八节一天来了八千游客,堰河及周边三十多家农乐家爆满,有的从中午到晚上放流水席,当天销售年货达到两千万元,武汉的一位民营企业家买了四万多元腊味和山货送给他的加盟户。
上午八点半,举行开幕式,参展户及前来的乡亲们自觉排队,站满广场,媒体记者及网络大V穿梭其间。孙林书记致欢迎词,县委宣传部长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出席,宣传部长宣布开幕。县领导为青峰社区文化礼堂揭牌。鞭炮齐鸣,礼花冲天,掌声阵阵,热闹非凡。当地书法家、青峰镇教育总支书记张书记在现场义务书写春联,免费赠送福字,得到墨宝的乡亲笑逐颜开,还有的排着队耐心地等待。
青峰镇组织民间艺人、学校师生及乡贤文艺代表,排练了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气息的文艺节目。演员们演得自信、从容而投入。首先是女子开场大鼓,鼓点铿锵有力,动作整齐划一,敲出了青峰人民满满的幸福感,观众报之以热烈的掌声。青峰老艺人表演的自编快板,诙谐幽默,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反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借机敛财,既接地气又弘扬了正能量。在县城做文化传媒的青峰姑娘姚彬也风尘仆仆赶回来演出,姑娘的歌字正腔圆,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当地二十名中小学生排练的民族舞蹈充满活力,小姑娘们身着各民族服装,笑脸灿烂如花,动作舒展大方。当地的民间艺术团体的演唱,自备多种器乐伴奏,训练有素。农嫂们扭动不太灵活的腰肢,舞出了真我风采。这是一场民间文化的盛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的表演精益求精,有对艺术的敬畏,也饱含对故乡的挚爱。
演出就在青峰社区宽敞明亮的文化礼堂,舞台、灯光、门窗都很有品位。这里别有洞天,二楼还有社区村史馆,以图片展览的形式展出了青峰社区从古至今悠久灿烂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兴旺的产业和独特的文化,这里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交相辉映。同行的刘书记、姚书记、杨总和严主任都认为不虚此行,大家纷纷拍照。在这里,我们以聊天形式也算开了个短会,计划借鉴他们的经验,充实一下我们的乡村记忆馆。
下午,雪下得更大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提前返回,原计划到鬼斧神工的大裂谷采风。返回的路上,不时遇到提着大包小包的行人,有“有钱无钱,回家过年”的游子,也有买到心仪年货的游客,还有备足年货等待亲友团圆的留守老人。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本届年货节的主题:“回老家、办年货、过佳节”,这九个字简单鲜明,整个活动也围绕着这九个字开展。
祝贺青峰镇隆重举办首届年货节,祝福青峰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也愿意为青峰革命老区的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