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近年来,九道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第一动力,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改善民生为第一追求,服务大局为第一主旨,奋力推进“烟叶大乡、水电强乡、旅游活乡、特产名乡”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移民搬迁,全乡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410元,增长15%;财政收入916万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增长150%。2011年,被授予“全市进步乡镇”称号,连续四年荣获“全市烟叶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切实做好强乡富民文章
该乡始终坚持以强乡富民为己任,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推进烟叶、水电、旅游、特产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切实做好强乡富民文章。一是烟叶产业提质增效。狠抓烟叶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目标,以烤烟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物资支持,建设高标准烟叶育苗大棚20个,集中烘烤烟炉125座。烟叶面积始终稳定在1万亩左右,涌现出7个过千亩村,种烟户达700多户,年产值均在2500万元以上,税收在500万元以上。二是水电产业稳步发展。科学规划境内水能资源开发,把装机500千瓦以上、交通条件较好的可建电站全部对外招商。目前,朱家沟电站、鸡鸣口电站、红岩沟电站均陆续建成投产,阴峪河二级开发、平渡河流域开发等续建工程稳步推进,老渡口电站开发取得实质进展。全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3.5万千瓦,占全乡可开发水能资源的40%以上。三是旅游产业初见成效。九道乡民风纯朴,景色秀丽,曾被评为十堰“魅力乡镇”。该乡对内加强生态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对外积极扩大宣传,大力招商引资。挖掘、整理、出版了民间故事集——《九焰山》,民间歌手陈远翠担作为经精品节目的主唱之一参加了全国农民春晚,中央十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的《诗经溯源》纪录片等文化宣传中也多次报道了九道风土民情,大大提升了九道的知名度。四是山区特产巩固发展。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主的药材产业,争取国家无偿投资15万余元成立互助社,吸引50%的农民入社,全乡累计种植草、木本地道药材2.1万亩。九道核桃、板栗和高山洋芋成为深受欢迎的特色产品。
以打破瓶颈为第一追求,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九道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此,该乡始终把解决事关群众生活的行路难、用电难等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方面抢抓政策机遇,打破交通瓶颈。2011年,抓住国家对村级路硬化补助的机遇,全年投资260万元,新修村组路13公里,烟水配套路15公里。修建、维护铁索桥、水泥桥11座,极大地改善了九道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实施农网改造,打破用电瓶颈。总投资5000万元的九道乡农网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930万元,建成3.5万千伏变电站1座,3.5万千伏输电线路22公里,进村10千伏线路8条。九道乡电网于2012年元月7日正式并入大网运行,彻底结束了长期以来九道乡群众用电自发自供的历史。
以服务大局为第一主旨,扎实推进移民搬迁工作
龙背湾水电站是全市的重点水电项目,淹没区涉及九道乡3个村10个组279户1468人。该乡把移民安置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2011年的头等大事,乡领导班子带头,把移民政策宣传到户。在首批移民拆迁过程中,由于移民的抵触情绪较大不愿拆迁,甚至出现无理取闹,乡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满足移民的要求;在搬迁移民安置中,坚持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制订移民安置规划。截至目前,已建成义渡村瑞家梁子、关坪村坑子里、义渡村二组等三个移民点,可安置移民150户756人,已入住58户;另有70多户在荆门、钟祥及县城等地买了房屋;55户移民拆除房屋,131户移民领取了补偿款;针对移民最关注的淹没区基础设施恢复建设等热点问题,该乡对公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各项复建任务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尽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率先启动库区公路复建项目,以利后靠移民选址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