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毛以国 报道:春天繁花烂漫,夏至绿阴如盖,秋来落叶斑斓,冬景清秀素雅……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南部中心城、绿色生态县”建设目标,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打好“兴水、护土、治污”攻坚战,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宜居宜业新城,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殊荣。
兴水——保绿水长流
“乱石滩,绿滢潭,冬春臭水流,夏秋洪水泛”,这曾是房县西河的真实写照。自2000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大手笔实施河道治理,沿河两岸建设绿化景观带20余公里,修建橡皮坝8级、人工湖泊9个,一条集自然景观、水上娱乐、防洪排灌、生态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的亲水生态景观长廊已然形成。西河的变化,正是该县大兴水利的一个缩影。
聚焦防洪排涝,兴修水利工程。房县水系发达,5条河流穿城而过,辖内水库95座、堰塘2356口。这些水库、堰塘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成为病险水库。改革开放以来,房县先后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减灾工程,治理城区重点防洪河堤46公里,加固集镇中心河堤116公里,将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除险加固病险水库72座,整治塘堰1600多口,在56条小流域建设简易雨量站、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和无线预警广播站,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确保安全度汛。
义务植树
聚焦水岸共治,推进生态修复。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质控制区,保护好北方“水缸”,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房县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该县以水生态文明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长治”八期工程项目建设,定期开展河岸沿线垃圾和污染物治理,修复地表绿化植被,累计治理生态河道48公里,新建拦沙引水坝12座,铺设植生块320万平方米,植草28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80万平方米。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2138平方公里减少到1700平方公里,减少土壤侵蚀量35万吨,城区“三废”污染综合治理率达90%以上,全县水域水质均达国家Ⅱ类标准以上。
护土——换金山银山
时下,放眼房县军店镇小峪村,依山而建的梯田层层叠叠,一条水泥路蜿蜒于田间。昔日饱受山洪侵蚀的坡耕地变成肥沃的梯田,这是房县深入开展土地保护的一个缩影。
坚持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用地。近年来,该县坚持以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建设用地为重点,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政策,科学安排建设用地,规范项目建设用地审批,着力破解用地矛盾,拓展用地空间。一方面,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大“占补平衡”力度,对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占优补优、占一补一”,先后申报耕地占补平衡项目61个,建设规模4624亩,新增耕地4368亩,全面完成2016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工作,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确保全县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耕地占补指标和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入市交易,助推精准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出行
坚持绿色发展,壮大生态产业。“十三五”以来,该县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高标准完成生态公益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天保”二期工程、森林抚育、精准灭荒、国家储备林等项目,对全县262万亩重点公益林和80.73万亩天然林实施停伐,完成长防林工程建设任务10000亩、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40000亩、森林抚育项目37250亩,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造林绿化百佳县”等称号。加强养护管护,增加绿色存量,先后建立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柳树垭省级森林公园、野人谷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0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708.23平方公里,占全县版图面积的13.86%。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林果、中药材、山羊、茶叶、蔬菜、黄酒、烟叶八大特色产业,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突破130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2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80亿元。
治污——还蓝天净土
千里房陵,蓝天常在。2020年,全县优良天数达343天,优良率达95.4%,“房县蓝”是该县大力治污所取得的成果。
污水处理
强化水污染防治。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专项行动,编制辖内五大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马栏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大力治理城镇生活垃圾污染,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一级 A排放标准。全面落实“河长制”“河警长制”,明确县、乡、村三级河长431名、河警长78名,设置公示牌100余块,实现“管河、护河、治河、养河”全覆盖。巩固古南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果,保护修复生态湿地18000平方米。全面取缔库区网箱养殖,治理投肥、投料养殖5000余亩,全县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强化土地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29个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开展“清洁田园”活动,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推广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南山治理”行动,关闭禁采区范围内采矿企业13家,停产39家,治理矿山800亩。按照“统一授权经营、统一执法监管、统一选址生产、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组织领导”的模式,规范全县砂石料生产经营活动,组建专班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采砂行为,先后查封关停非法采砂企业88家。
生态茶园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期间,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架设城区高空探头2处,进一步健全大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源头治理扬尘污染,开展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化学物专项整治。源头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源头治理秸秆露天焚烧污染,完善“四级联防联控”管理体系,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探索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源头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加大汽车尾气检测力度,加速黄标车、老旧车辆淘汰进程。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目标,房县坚定不移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继续探索“兴水、护土、治污”新模式新路子,书写大美房陵新篇章。
护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