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坪乡三位农民的种田经-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姚坪乡三位农民的种田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柯勇 罗成林报道: 日前,姚坪乡召开会议表彰增收致富的村民典型。会上,60后的“老黄牛”、70后的“犟筋头”、80后的“小青年”认真交流农业增产增收办法,表彰会成了一个介绍农业增产增收办法的“竞赛会”。
  60后“老黄牛”:
  科学调整套种田
  近50岁、被称为“老黄牛”的白石村种田大户肖西平,掰着指头向与会村民和干部算增收账:我收的枣不比别人多,但收入比别人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把枣卖一部分,另一部分加工成枣酒、枣干,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赚钱的机会!同时,我在枣园套种花生、黄豆,万一遇上自然灾害,枣子减产减收,地上作物可弥补。今年靠卖枣子、花生、黄豆,已收入2.3万元。“我隔三差五到县城转转,详细了解农作物行情,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增产增收有保障。”肖西平乐呵呵地说。
  70后“犟筋头”:
  紧跟市场巧种田
  平沟村村民王传华,今年近40岁,被村民叫着“犟筋头”。谈到增收,王传华感受颇多:过去看别人种啥赚钱,我就跟着种啥,力气没少出,种子、化肥、农药没少投,但不是亏本就是保本,赚钱的机会总是擦肩而过。如今跟着市场巧种田,在房前屋后、坡地栽种果树10余亩,在平地、荒山发展茶叶30余亩,特色产业让我喜奔“钱”程。今春新茶一上市,我净赚1.5万元。我把“沼渣落根,沼液飘叶”技术应用到茶园里,年节省化肥农药支出2000多元,今年卖茶叶收入比往年多5000多元。“我生产的‘线线’茶叶卖给了俄罗斯人!”王传华骄傲地说。
  80后“小青年”:
  网络引路赛种田
  “‘网’打天下抓收入,坐在家里约专家,轻点鼠标知农事,农业技术学回家。”黄坪村 80后村民刘兴华满面春光地谈着“种田经”,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与专家面对面了解农作物的“疑难杂症”及农作物市场价格等信息。去年从“网”上得知黑皮花生市场俏、效益好,我白天忙农活,晚上上网学技术,在茶园里套种黑花生10亩,当年卖黑花生获得收入8000多元。土地是农民发家致富的资本,只要紧盯市场调整“锄把儿”,就能获得好收益。今年我把黑花生榨成油,销到十堰、武汉、北京等地,获得收入3万多元。“农业信息技术网帮我找到了致富路!”刘兴华深有感触地说。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