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星辰大海-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奔向星辰大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

如果说,奋斗是一种向上的力;

他们,则拥有最极致的追求;

他们,是中国航天员。

新华社记者张扬带你走近航天员的训练与生活。

在中国航天员中心,记者采访了航天员王亚平。她是中国首位“太空教师”,曾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一、水下训练

这里是航天员模拟失重水槽训练场。当飞船绕地心运动时,会产生失重。航天员要在失重状态下进行空间出舱活动和装配维修等任务。实践证明,模拟失重水槽训练是在地面上进行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的最为有效方法。

在这个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中,航天员要身着120多公斤的训练服,进行至少4个小时的水下训练。据介绍,如果航天员进行一次比较复杂的训练,体重会下降1到2公斤。

在这里,记者全程目睹了亚平长达4个多小时的训练。

二、红色按钮

记者与亚平再次相见,是在她完成水下训练的五个小时后。

这里是离心机训练场。离心机由一个八米长的旋转臂和飞行模拟座舱组成,它所产生的离心力通常用地心引力的倍数表示。例如2G等于两倍地球引力,大概相当于过山车从最高点急速俯冲到最低点时的压迫感。普通人最多能承受4G的离心力,而像亚平一样的航天员则要进行8G的过载训练。

亚平告诉记者,正常8G的训练在30秒左右。这一过程中,脸部会发生变形,胸部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还会泪流满面。“以前有家属来看这个训练,看了之后就说再也不来看了,因为根本就看不下去。”

由于训练难度高、强度大,训练舱内有一个用来终止训练的红色按钮。但亚平说,这个按钮二十多年来无人触碰,因为在航天员心中“它是不存在的”。

三、摘星星的妈妈

“我就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懂事。”当谈到自己的女儿时,亚平的眼里有光。因为训练,她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懂事的女儿总会给她最大的宽慰。亚平之前不知道女儿有多想她,直到女儿在一次课上哭着跟老师说:“老师,我可以抱你一下吗?我想妈妈。”

在2013年执行“神十”任务时,亚平还没有孩子。她告诉记者,如果再执行任务,会对女儿说,“妈妈去太空给你摘星星去了,等着妈妈回来!”

在外人眼中,航天员是离星星最近的人,是被很多人羡慕的能够在宇宙星辰中穿梭的探险家。但在这骄人成绩和高光时刻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严格训练,是无数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铸就而成的。

对于他们而言,既有仰望星空、遨游天际的理想与豪情,更有脚踏实地、刻苦训练的行动与坚守,还有他们面对困难时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为祖国航天事业不计个人得失、捍卫集体荣誉的情怀。

2021年是航天大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而在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是像亚平一样的航天工作者们奋斗的姿态。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