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远方-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这里就是远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5日

■徐贵祥


几年前,我萌生一个想法,要写一部过日子的小说,大致意象是一座山、一条河、一个村庄、一座城市。我常常遐想那里的人与自然,那里几十年前和几十年后的模样。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认为“那个地方”应该在西方。直到这次应邀去房县,出发之前图上作业才知道,我的家乡和房县基本上在一个纬度,大约北纬32度左右。房县在我老家霍邱西边,以我家老宅阳台为站立点,那里正处在我眺望的视界之内。这个发现让我惊喜不已,好像我即将虚拟的那个空间,实际早已存在,早就在那里等着我去认识它。

到达房县的第二天上午,参观西关老街。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面,看着两边在阳光下飘动的彩幌,依次走过酒楼、茶馆、药铺、银器店、竹器坊……当真有些穿越时空的感觉。当地朋友告诉我,这条老街曾经是贯通鄂豫川陕的古盐道,始建于唐,成于宋元,盛于明清,全长一千五百米,其中五百米的街面,有百年以上历史。如今,政府投资,修旧刷新,是近年崛起的旅游文化景点。

老街走了大半,感觉肚子饿了,不是因为早晨吃得少,而是因为街上各种小吃的香味太诱人了。当然,唤醒味觉的还有对古代市井生活的想象。当地朋友引领我们专找有吃的地方进去“考察”。结果,一行十几人在一家叫“宫廷卷卷”的店铺大吃了一顿,然后又在一家叫“皇房黄酒”的店铺大喝了一顿,正所谓“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两家老板都很客气,拒不收钱。酒店的老板说:“外面来的客人,尝尝管够,就算请客了。谁家不请客呢?”

出了门,我问当地朋友:“房县人都是这么做生意的吗?”朋友说:“是的,这条古街为什么能保持到现在,就是因为民风淳朴,多少年来坚持薄利多销。”同行的一个作家说,都这样尝来尝去,岂不要赔光?朋友说,不会,有人尝,总有人买。尝的越多,卖的越多。

也是这个朋友告诉我们,前些日子西关老街开张的时候,广场上一口大锅,里面装了500公斤糯米饭,旁边放着快餐盒,谁来谁吃,免费。我愣怔半天说:“啊,按需分配啊。”朋友说:“是的,日子过好了,吃得起了,那就放开肚皮吃。”

我对房县的认识,首先是从“吃”开始的。在老街的西口,望着牌楼上“西关印象”四个大字,琢磨我的印象,是大气、豪气、客气。忽然想起了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话:诗和远方。房县人在这句话里换了一个字,叫作“诗酒远方”。把一个“诗”字用在这里,房县人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诗经》的主要编纂者尹吉甫是房县人。那么“酒”呢,我并不认为黄酒的发源地在房县,也不认为房县的黄酒天下第一,但是在那天,我突发奇想,或许,这句话还有一个内涵,诗就是酒,酒就是诗,诗和酒,都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抑或可以说,诗是精神酿造的酒,酒是物质酿造的诗。所谓诗酒远方,就是千百年来存在于我们理想中的、让生命自由发挥的生活,好比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描述的那样:“开轩面场圃,把酒话麻桑。”

只是,远方在哪里?


从县城到九道乡政府所在地,途经野人谷镇,同神农架林区的松柏镇擦肩而过。再往西北方向盘过几道山梁,气温越来越低。走到一个岔路口,居然发现山上覆盖着一层薄雪。当地朋友说,这里海拔在两千米以上,山下刚刚进入秋天,我们今天要经历春夏秋冬。

九道乡,当地人称九道梁,就像房县向西南方向伸出的一个指头,挨着神农架的肩膀,有点“山高皇帝远”的味道。事实上,在外地人的感觉中,这里确实又高又远。那天半阴半晴,时阴时晴。从车窗望去,对面的山坡花团锦簇,五颜六色的草木就像镶嵌在山坡上的宝石,斑斓斑驳。极目远眺,但见峰峦叠嶂,半山云雾缭绕,又仿佛款款飘动的白色裙裾,若隐若现地缠绕在山峰的胸前。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张九龄的诗句:“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从高寒处下来,又走了半个多小时,依然很冷。为了驱寒,当地朋友给我们讲了一个九道梁的民间爱情故事,苦涩年代里人们对于欢乐和幸福的追求,浪漫得出人意料,野性的袒露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那里的人们,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觉得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很不一样,或许更真实?

当天下午,赶到响应沟村的村部。乡文化站长把我们领到一个刚刚住进楼房的农户家里,动员女主人唱民歌。女主人六十岁出头,一头黑发一尘不染,扎着两条辫子,见到我们一点儿也不见外,头一扬说:“唱什么啊?”文化站长说:“想唱什么就唱什么,要不,唱《十八劝》吧。”女主人嘿嘿一笑说:“那个老歌,嘛子意思嘛,我给你们唱《卖馄饨》。”说完,清清嗓子就开唱,还伴以动作。我听不太懂,好像唱的是一对夫妻攒钱做小生意,苦中作乐,打情骂俏,乐在其中。

我悄悄地问县里来的朋友,《十八劝》是什么?朋友神秘一笑说:“有点那个,一个男青年对一个女青年开展思想工作,七劝八劝,把那个女青年劝到……手上了。不过,现在农民素质提高了,不怎么唱了。已经有人琢磨,要把《十八劝》改一下,改成劝业、劝学、劝上进……”我的嘴巴动了动,很想说,有必要改吗?话到嘴边又咽下了,也许他是对的。

说话间文化站长又领来两位老年妇女,一位刚刚七十岁,一位接近八十岁,头发也是黑多白少。她们每人都唱了一首歌,然后坐下来跟我们聊天。

坐在三个老年妇女的对面,我突然发现她们都翘着二郎腿,后来的两个还夹着烟卷。灵机一动,我起身察看,看见小桌上有个烟盒,从中抽出一支烟递给还在兴奋中的女主人,她很自然地接了过去,中间那个妇女“咔嚓”一声揿下打火机,女主人把烟卷点着了,幸福地连吸几口。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三个山村妇女,三双二郎腿,三支叼在嘴上的烟卷,三张心满意足的笑脸,构成一幅奇特的景观,储存在我们一行十几个人的手机里。


暮色苍茫,我们离开这户人家,村前村后察看村容村貌。多数村民都从高山上迁了下来,村部所在的山坡俨然成了集镇。一座房前聚集了十几个人,刚刚放学的孩子跟着我们撒欢,孩子们都很干净,小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有个老太太正在收拾晾晒在地上的药材,看见我们走近,客气地摊着两只手招呼进屋喝茶。听说我是从北京来的,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农民眉开眼笑,硬把铜管烟袋往我手上塞。我只好接过来,吧嗒吧嗒吸了几口。这个农民说:“你回去给中央带个话,精准扶贫政策好啊,村里办起了企业,往后,娃们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哈哈,这个老伙计,他以为我在北京工作,就跟中央住隔壁啊。我说:“好好,我一定向中央报告,把你们的情况、你们的想法,报告给中央。”

在村子的边缘,看见对面的山坡上有几幢房子,我问村干部,这些人为什么不下来?村干部说,山上有牲口,有地,房子都是新盖的。我问,生活有保障吗?村干部说,水、电、网、路四通,一点问题也没有。我又问,医疗呢?村干部说,村里有医疗室。我问医疗室条件怎么样,村干部回答,当然比不得城里,稍微复杂一点的病,还得到城里看,打个电话叫个车,方便得很。不过……他话锋一转说,不过,咱们村的人很少生病,大病更少。我说……我什么也没有说出来。我有点惊讶。

在村部吃过晚饭后,按计划返回九道乡政府住宿,刚刚走出食堂,一曲《梁祝》绊住了我们的双脚。但见村部广场,灯火通明,欢快的乐曲声中,十几个女人翩翩起舞,舞姿轻盈、步伐矫健得像受过专业训练的小姑娘,直到走近了才大致看出,都是老年妇女,头发多数是黑的。

返回乡政府的路上,我不时回头看渐行渐远的响应沟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个曾经的穷山村,如今还缺什么呢,比起城里人,或许他们缺的只是焦虑和忙碌。

次日吃过早饭,踏上返回县城的路。车头向东,向北,盘旋,上下。走到一个制高点,我向外看了一眼,连忙喊停车。

这天是个地道的晴天。远远的,从我们下车的地方向西边看去,云蒸霞蔚,山坳里的九道梁集镇笼罩在白云深处,时隐时现,如梦似幻,如诗如画。想象着那里即将展开的新的一天,田园牧歌从我眼前冉冉升起。

十几个手机,还有几部专业相机,各自选择角度,眺望远方,再远方……直到走出很远,我还在想,远方在哪里?或许在那个时刻,西边的人们看见了东方山梁上的我们,也会惊喜地指点,看啊,那里,远方……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