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葛邦林:“牛背上”的脱贫路-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我的脱贫故事》葛邦林:“牛背上”的脱贫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30日

今日房县网讯 记者 代世旭 报道:尹吉甫镇沈家湾村位于群山之上。由于坡地多,平地少,过去,村里的精壮劳力都长年在外地打工,三组村民葛邦林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个。然而,多年的外出打拼之后,老葛毅然返回家乡,发展肉牛养殖。不仅自已脱了贫,还带动了村民们增收。

葛邦林今年50岁,2017年以前,一直在山东招远市一家金矿打工,他挖过矿井,干过重体力活。虽然打工时每年挣了一些钱,但由于妻子多病,两个孩子要读书上学,一年下来,手头并不宽裕。随着时间的流逝,老葛返乡创业的想法日渐强烈。

在外地打工期间,葛邦林看到了许多人通过养牛挣了钱,发了财。2018年,他不再出远门打工,决定在家门口养殖肉牛。他想,自已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放过牛,对牛的生活习性也很熟悉,觉得发展肉牛养殖是很好的项目。

年初,这十多头本地秦巴黄牛生长态势都很好,按照老葛的想法,八头母牛经过一年的繁殖,第二年的数量最起码可以翻一番。

然而,当年夏天,老葛突然发现,两头黄牛出现了食量减退,其中一头出现了不能吃食的情况。这让老葛忧心忡忡。

开始,他以为是因为天气热的原因造成的,只要做好防暑降温,情况就会有好转。后来,他发现一头牛的病情越来越重。用土方法治不好,他只好请来兽医。经过兽医的诊断,认为是肉牛患上了牛口炎。兽医告诉他,这种病是由于牛吃了粗硬的饲料,或者是被谷类作物的芒刺扎伤的口腔,引发了感染。经过治疗,两头黄牛的病情得到了好转,葛邦林终于松了一口气。2019年喂了18头牛,出栏了9头,还余10头。

看到两头肉牛恢复了健康。葛邦林很高兴,每天都到牛圈里观察肉牛的生长,他坚信,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7月,在一次放牛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一头母牛掉进了村里的水窖。老葛想尽办法,想救出这头母牛,但由于溺水时间过长,母牛被淹死,造成直接损失5000块钱。老葛充分吸取了这次教训,尽量让牛群避开危险的地方。2019年,母牛产下了几只小牛犊,这让老葛很高兴。

然而,在一次放牛时,两头母牛在斗架的过程中,伤及一头未满月的小牛犊,造成了小牛的死亡。

“咋不心疼呢,两次小牛的死亡都是管理没跟上造成的,看到他们长了那么大,糟了,感到心疼的狠”。葛邦林每每谈起都难掩心痛。

痛定思痛,一次次意外,丰富着老葛的阅历,也让他积累着养殖经验。 2019年,葛邦林的汗水换来了收获。去年出栏了9头,毛收入十三四万元,净钱有七八万块钱。看到自已的劳动换来了回报,老葛信心满满,他计划扩大养殖规模,走规模养殖之路。然而,要想实现规模化养殖,必须要建设标准化牛栏。同时,交通必须要配套。这两方面,最起码需要资金15万元。

俗话说“银子钱 硬头货”,老葛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这让他犯了难。

就在老葛踌躇满志的时候,村党支部向他伸来了援手。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老葛得到了5万块钱的免息贷款。为扶持他的产业发展,村上也帮他多方协调,最终,通往牛场的毛路修成了。

2019年年底,葛邦林的标准化养牛场建成了,他对前途充满信心。“今年还想发展到七八十头牛,年底有七八十头牛可以出栏二三十头,毛收入就有三四十万块钱,净钱可以挣十几万块钱。现在已经建到这个样子了,想发展到150头左右。有150头的规模,可以出栏七八十头。”

随着牛场规模的扩大,葛邦林请来村里的村民来这里打工,带动他们增收。贫困户周开云一个月1800元,一年可挣两万多块钱。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