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一些乡镇的村民们,不仅唱《诗经》民歌,还用《诗经》里的《蓼莪》民歌来哀悼已去世的父母。
居住在门古寺镇门古村一组80多岁的退休教师王天朋说,他至今记得,在自己小时候,家里的长辈过世,晚辈们就会请两名《诗经》童子念“蓼莪”一文作为祭文,念唱:“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拊我畜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冈极……”以表示对父母生育自己、不辞千辛万苦养育之恩的怀念、哀悼之意。
诗歌童子音调哀伤,表情沉痛,让来凭吊的人莫不感到悲伤、流泪。在房县九道乡也有用《诗经·蓼莪》作祭文的习俗。
十堰市委政研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潜心研究认为,房县古为周南地,是《诗经》国风中《周南》组诗的采风地之一,而尹吉甫作为《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应该是古老的房陵文化孕育了他;反之,也可认为是尹吉甫在房县最早推广了《诗经》文化。
袁正洪通过多年对尹吉甫的研究,已收集挖整相关资料百余万字,填补和补写了我国文学史上尹吉甫及《诗经》研究的相关空白,引起国家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