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大金融支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要求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
疫情对民营和小微企业冲击较大,一些企业资金链面临中断。上述措施要求各银行业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提升首贷率和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占比。同时要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2020年,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规模不低于去年水平。国有大型银行省分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力争不低于30%,全年增速不低于20%。同时,各银行业机构要加大“无还本续贷”工作力度,扩大受惠企业覆盖面。
重大项目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金融支持是重要资金来源。上述措施要求各银行业机构建立评审“绿色通道”,加大与长江大保护、先进制造业、交通基础设施、新基建等重大项目的融资对接力度。同时,《措施》提出,各市州政府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助力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为企业提供精准快捷的金融服务,各地要建立纾困资金或过桥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10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着力建设“企业金融服务方舱”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阳春)4月27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经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等10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在全省开展“企业金融服务方舱”建设。“方舱”由各市(州)、县(市、区)政府组织建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省内各金融机构参与。
为帮助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遭遇困难的企业早日步入正轨,“企业金融服务方舱”按照“团队式、系统性、专业化”模式,建立开放式政银企金融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为企业“治病疗伤”、纾困解难。
哪些企业可“入舱”?据介绍,“入舱”名单由企业自愿申请、地方政府组织推荐,主要是供应链不畅、停产时间较长、上下游资金拖欠等造成***、生产经营难以持续的企业,尤其是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企业所在行业包括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对外贸易、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民生领域企业。这些企业要求基本状况较好、无严重失信记录,经过“救治”后今年年底前可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企业“入舱”后,由主办银行牵头“会诊”,经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等会商后制订救助方案。“救治”过程中,政府部门协调解决供应链、房租减免、抵质押等方面问题,提供贷款贴息、纾困资金的帮助。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采取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减免利息、债务重组等方式提供帮助。企业名单实行动态调整,“入舱”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企业财务指标向好,现金流基本正常,实现经营可持续即可“出舱”。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