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姚维满报道:特殊的2020年春天,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得沉重而寂静。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一群人没有恐慌、没有退缩,毅然逆行,日夜奋战,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战,他们用高尚的情操和智慧,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与平安,传递着温暖与感动。九道中心学校工作队和村两委立即商量对策,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特点细化到户、到人、到天、到时,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远陆同志从正月初八到现在没有回过一次家,真让人敬佩!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总会看到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小区、在街上来回巡查是否有聚餐、聚集、聚赌等现象,他任劳任怨,已经连续奋战了50多天,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他就是房县九道乡八里坡村村主任裴来华。

大年初一雪封山,紧急任务时我们要上!
裴来华从小到大都生活工作在山区,移风易俗、家风淳厚,每年春节全家一起吃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但今年他却失陪了。
正月初一,雪,盖满了屋顶,压断了树枝,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正准备吃饭的他,接到上级命令,要在上龛和九道交界处天桥垭设置卡口严守值守,不得有误。呼——呼——”,狂风呼啸,大树在摇晃,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好冷啊!开车师傅问他,裴主任,大年初一怎么你亲自值守啊?他笑眯眯答道:“大年初一我值守,我荣幸,这个时候我要上,让村民安心过年。”
疫情一线,必尽全力我们要上!
小事不可小看,疫情防控必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一个多月来,工作队、村两委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的,裴来华说:“我作为一名八里坡村的当家人,需要随时掌握205户村民的情况,抓好人员排查、联防联控、应急备战、物资供应和宣传引导等工作,必须守土有责,保护一方周全,把疫情拒之村外,守住安全防线。”

为严防疫情,他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面对部分群众不配合,不说实情,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地做工作,将此次疫情防控的严重性和重要性说清楚;有的村民天气晴朗就到外面来晒太阳、散步、聚众聊天,他们也第一时间进行劝阻、引导与纠正;为确保所有路口都应堵尽堵,他多次实地查看村道路口,确保万无一失。
疫情当头 重难点管理,这个时候我们要上!
随着疫情的变化,八里坡村管理逐渐成为防控的重中之重,该村与咸池沟村相邻,小区村民居住交错,人口较多,同时又是九道乡的东大门,较为复杂,严加管理势在必行,“大疫”当前,只有严防死守,禁止外来车辆和外来人员进入,才是对村民的负责。
为了加强管理,干部带头,雷厉风行,遇到说情的、推脱的全被他们挡了回去,亲戚朋友也坚决说不。仅用一天时间就对所有道路进行了封闭,只保留一个主出入口,并安排轮流人员24小时配合“三位一体”小组开展联防联控执勤守点,确保车辆进村全检查、人员全登记、体温全测量。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情绪激动,大吵大闹,他们总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说情况,请大家理解,为化解矛盾说的口干舌燥。
凝聚合力战“疫情”,这个时候我们更要上!
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期,口罩、蔬菜、粮油等生活物资成了最值钱的‘稀罕物’,裴来华心急如焚,托朋友找关系,利用各种渠道让爱心人士为该村捐物捐款:驻村工作队九道乡中心学校捐赠口罩1000个,在武汉居住的故乡人刘道明,本村个体户肖光珍各捐款10000元,购买粮油及时分发到每一户,让村民安心在家抗疫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们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号召,不惧艰险、勇于担责、敢于奉献,才换来疫情防控的良好局面。

疫情不息,战斗不止,暖心感动他人!
裴来华在这特殊时期对这些孤寡老人、独居群众、留守儿童、从外返乡人员的关心关爱,他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他们多次去向国华、刘贤贵、姚维金等家庭去慰问,像照顾自己父母、兄妹一样去关心他们,询问了解他们的生活物资需求,及时开展采购、配送、分发,尽力满足居民各种需求,面对部分居民对部分物资涨价的指责,***干部从不抱怨,将***物资免费送到家,让小区居民深受感动,从不理解埋怨到全力支持配合,用行动和真诚打动了群众,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他们竖起大拇指,亲切的喊道:“领导们!裴主任!快过来坐一会儿。”
有付出,就有回报,疫情期间,从武汉来到岳父李维喜家探亲的王虎在准备返回时从内心出写了感谢信:“我们一家人从武汉来村人员不仅没有受到偏见、冷落,反而工作队、村两委始终对我们关照有加,特别是裴来华等领导多次深入家中测量体温、宣传政策、发放防疫物资和慰问物品等,使我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毫不松懈做好防疫工作,零新增不是零风险,解封是为了复工复产,不是为了走亲访友、踏马观花,不能放松了防控,而是要做到疫情防控、春季生产、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几不误。切记坚持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餐、不聚集,坚持防输出、防输入、防反弹,紧盯“三类人员”,坚持就是胜利,不要让无数人的努力功亏一篑。” 这是工作队天天给村民说的最多的话。
这只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剪影,如钢铁般守护一方平安,用真帮实干诠释了基层村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作为的最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