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老屋去 致富“钱”景来 ——姚坪乡围绕“三字诀”稳步推进拆旧复垦-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废旧老屋去 致富“钱”景来 ——姚坪乡围绕“三字诀”稳步推进拆旧复垦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6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戢德智 报道:在山水相间的姚坪乡,沿着十竹路蜿蜒前进,曾经道路两边的废旧老屋早已不见踪影,取得代之的是一片片良田美地,银杏、黄姜、茶叶等经济作物在“新”舞台上竞相争艳。近年来,姚坪乡党委、政府采取“破”字当头、“立”字结合、“兴”字托底,全面启动拆旧复垦工作,在促进有效耕地提质增量的同时,为乡村建设腾地出钱,闯出一片崭新的致富“钱”景来。

“破”字来当头,“拆”出新价值

在屈家坡拆旧现场,在村干部有条不紊的指挥下,一间间废旧老屋化作一堆尘土,据了解该村严守建新拆旧政策红线,对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避险解困对象待搬迁入住后一律拆除旧房,加上荒废土地生态治理、闲置土地重新利用,整合复垦土地达320亩,由集体组织种植木瓜和建设黑猪养殖基地,并利用高山荒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年收入一下子增长11万元,彻底摘掉以往“空壳村”的帽子。

“九山半水半分田,土胚老屋占一半”便是姚坪乡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前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姚坪乡人多田少,人均耕地不到1亩,土胚房屋多达2104户一万多间,各村集体收入难以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乡党委书记郭兴贵介绍,这些破旧房屋就像“沉睡”的资产,拆旧复垦不仅增加了村民人均农田面积,待复垦指标交易后,收益资金直接用于弥补整修村级公共设施的不足。

农户土地有“余额”,除了复垦土地政策补偿收益之外,不少农户对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积极发展银杏、黄姜、茶叶三大主导产业,无劳动力家庭则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长期固定收益,贫困户废旧老屋通过拆除利用逐步实现经济价值。

“立”字相结合,“留”下作息地

搬迁入住明亮宽敞的小区本是好事,但让红庙村贫困户黄多武困扰的是,产业与居住地间过于遥远难以堆放生产用具,更让常年劳作的他无处安歇。县委书记蔡贤忠在姚坪乡开展“户户走到”时,黄多武就反映不少搬迁进城进镇的贫困户,旧房一旦拆除,银杏产业采摘后无处堆放,收入有所减少。为彻底解决搬迁与脱贫同步的问题,在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基础上,乡党委先“破”后“立”,在坚持建新拆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在拆迁集中地为贫困户建设临时性生产用房,一是用于贫困户堆积生产生活资料,二是方便进城进镇贫困户回乡务农时临时居住。

在红庙村三组的姜家坡,通过政策扶持,该地十二户贫困户全部迁离,为方便群众管理、采摘周边100余亩的银杏基地,村集体拆除旧房后在当地统一建立一处占地40平方米的钢构工坊,合理规划出工具堆放、生产加工、临时休息等区域,既简单、又实用,深受群众好评,这也让一直困扰黄多武的困难得到满意解决。

“兴”字来托底,“钱”景闯出来

四水环绕的樱花岛,矗立于庆口村滨水区域,依靠在四通八达的十竹路旁,借助于今年举办的全国钓鱼大赛迅速打响名气,仅一季度旅游带来综合收入就达百万元,直接带动整村发展旅游配套项目,是当地一张致富名片。早在2016年,庆口村在解决群众安置问题后,便全面启动拆旧行动,拆除旧房400多间,加上整合荒地,复垦土地237亩,全部打包流转给湖北巨轮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旅游项目,原本一穷二荒的不毛之地在重金打造之下变为旅游热点,除了支付土地租金,村集体每年获取部分效益分红,壮大了集体收入,当地村民供销食材、应聘务工之外,创办旅游民宿、农家乐达数十家,据统计,每年通过旅游带动78户农户收入增长在2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也从无到有。

乡村要振兴,项目要建设,产业要兴旺,土地是根本,全乡围绕“兴”字大做拆旧复垦文章,发展优势项目打开致富门路,让荒地“变废为宝”。近年来全乡拆除1810户废旧老宅,完成土地增减挂钩面积1580亩,依托政策支持,大力引导全乡农户把新增有效土地发展适宜产业,引进市场主体2家,建设加工车间18处,采取土地流转、产业承包、入股分红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全乡产业规模和质量,促进农户增收致富,通过实现土地“增数”,全乡黄姜、茶叶面积均增至到万亩规模,银杏面积达到5300亩,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产业利益链逐步稳固,致富“钱”景一片明朗。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