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王睿 卢宥辰 报道:近几年来,化龙堰镇机关干部严重缺额,全镇编制36个,2019年中层干部陆续退休离职7人,新招录分配选调生公务员6人,目前实际在编在岗工作人员30人,其中85后青年干部16人,近5年内面临退休的60后老干部11人,中年领导干部仅3人,两级分化严重、能力区别明显。
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候,年轻干部培养提升刻不容缓,按照“正面激励、典型树立、严管约束、全程跟踪”相结合的原则,以“师傅带教”激励工作融入,以实践锻炼提升工作能力,以严管厚爱激发工作活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基层年轻干部队伍。
1、以“师傅带教”激励工作融入,老领导倾囊相授,青年人虚心学习。即将面临退休的这些11名老干部都是经历了“三提五统”税费时代、计划生育攻坚时代,农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新分配招录的16名年轻干部大都是独生子女,来自城市,不熟悉农村、不了解农民、不懂得农业,对农村缺少归属感,对农民缺少认同感,基本没有群众工作历练,怕跟群众打交道。
化龙堰镇通过自愿拜师、组织指派的形式,“师傅带教”机制已连续开展四年之余,确保每名年轻干部都有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教。一是在思想教育中“帮”,助其以需。通过个人访谈、交心深谈等形式,了解年轻干部所思、所想、所盼,为年轻干部建立工作信心、提供精神动力。二是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传”,授其以渔。通过业务指导、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经验传授和理论指导,提升年轻干部的基层服务水平。三是在共事处事中“带”,率其以行。突出老领导的以身作则“做给干部看带着群众干”,教育引导年轻同志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正确对待成绩,把敢于吃苦、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传给年轻干部。
通过“师傅带教”这种形式实现双赢,一方面激励年轻同志尽快融入化龙堰镇这个大家庭,尽早独挡一面;另一方面发挥老领导的工作余热,从政治荣誉上尊老重贤,将老领导的优秀工作经验、优良工作传统、接人待物方法吸收保留下来。
2019年9月面临退休的综治办主任喻传宏指导新招录的公务员综治档案整理工作
2、以实践锻炼提升工作能力,运用社会大课堂,实现实践出真知。“宰相起于州郡,猛士起于卒伍”,化龙堰镇坚持把精准扶贫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我镇将进村住户“户户走到”作为锤炼年轻干部的“练兵场”,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带头,全体干部参与其中,采取经验丰富老干部带年轻新干部的“师徒”分组模式,30个班子压茬式入户走访,让年轻干部在“户户走到”中学农村工作方法、学统筹协调本领、学为人处世道理,一大批干部年轻干部通过“户户走到”活动,增强了本领、学会了工作方法,培养了对群众的感情,也培养了对乡村工作的热爱,由刚开始的“懵懵懂懂”、不敢开口、遇事退缩迅速成长为提笔能写、开口敢讲、遇事能做的“新”干部,为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储备了优秀人才。
2019年7月化龙堰镇党委书记刘俊带领新分配的选调生张镭入户走访
3、以严管厚爱激发工作活力,严管提战斗力,厚爱出凝聚力。严管十分重要,厚爱也不可或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化龙堰生活、工作的大环境有着很大的包容性,为年轻干部的成长铺好了道路,领导干部一方面当好伯乐,善于识别,将年轻干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使其特点得到放大,长处得到发挥、尽快成长;另一方面时常与年轻同志谈心谈话,多一分耐心和宽容。8月8日,化龙堰镇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座谈会上,老中青三代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畅谈了基层工作感悟。几位60后老领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分享了如何做好基层工作、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希望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做到“三要”:多学、多问、多做。镇党委书记刘俊对年轻干部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优秀为追求,作为年轻干部要做到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争取做出一流的业绩;二是以阳光为平台,做人心态阳光、表里如一,做事光明磊落;三是以工作为快乐,工作是快乐的源泉,做到以工作为己任,在工作中找成就感,把青春奉献给基层。
新时代气象万千,新征程任重道远。化龙堰镇通过各种措施和多方位的引导,激励、深入挖掘年轻干部的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迅速成熟,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