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南河-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走进古南河


作者:王琼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1日

那年孟夏时节,县文联组织部分文艺家走进房县古南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文学采风活动。著名作家梅洁在其长篇报告文学《大江北去》中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长达50年的项目,70万移民,百万亩良田,与郧阳、均州、淅川3座历史古城,以及上千座村镇的巨大牺牲和奉献,对十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树碑立传的史诗意义。我们走进古南河,就是走进南水北调源头的腹地去,走进梅洁作品的大背景中去。所以,我就像尊重梅洁和敬畏她的作品一样小心翼翼地带着万分感动去欣赏古南河,带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去审视考量古南河。

一大早,大巴车伴着一路花香,沐浴着神农架南麓特有的风土人文气息,把我们一行人带进了清净的古南河畔。古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流经房县、保康县、谷城县,注入汉江。所以,古南河是南水北调的源头水,水质保护好了,一江清水才能安然北送,这水是供京津冀地区人们饮用的生命之水。

期待了多少年,今天我才第一次见到向往已久的神秘古南河。走进古南河,你无法回避那雄伟壮观的三里坪大坝。有了大坝,才形成温婉的古南河湿地,才让南河水有了另一种存在的价值,才有古南河丰富的内涵。三里坪电站是具有综合效益的国家级二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是古南河干流上第一座较大的水电工程,是国内目前已建和在建坝体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年均发电量1.8亿千瓦时,最大坝高141米,库容4.99亿立方米。三里坪电站围住的一壶清水,像青海湖一样澄澈无暇,它不仅解决了许多人的用电问题,还滋养了房县的山水和儿女,更滋润着南水北调之水源源不断。

站在大坝上往前看,台口村和鸡公山之间的碧翠湖,水清如洗,风平纹秀,如浴后少女正在梳妆时的悠闲,几多风韵,几多俏丽。伫立观望湖中心的五层楼,只露出楼顶,旁边同样仅露树梢的那棵银杏,像洪水中坚强的勇士,孤独的守候屋主人的约定。它见证了主人张文贤一家几代人曾经的安居与幸福,经历了周围村庄的发展与现状,记录了古南河的旧貌与新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这种孤独是美丽的,是有特别况味的,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湖岸边放着许多生锈的网箱,都是在整治保护古南河“清网”行动中弃湖上岸的。为保护像生命一样的地球环境,呵护一江清水,多少人在积极行动着,努力着,思考着。

曾经,古南河边一个村庄连着一个村庄,一片炊烟连着一片炊烟,绕村而过的是甘醇的南河水,农舍村落如银线串珠洒落在河谷两边,人们背靠的是养育了他们祖祖辈辈的梯田和菜园,一派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画面,似一张现代的清明上河图,他就是中华大地上千万个和平幸福的图腾之一。但是,有人就会有污染和破坏,就会有不加节制的对自然的索取和欺压。为了保护和建设古南河,为了《大江北去》的水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信任不被辜负,被古南河淹没的安阳乡、青峰镇台口村、野人谷镇鸵鱼河村等地域内的人们,作出了艰难的让步和巨大的牺牲。因此,房县长达数年的大规模移民开始了。移民是悲壮的,是强忍苦痛拆掉自己的房屋却带不走片瓦,是万分不舍的告别熟悉的家园走向陌生,是祭奠先辈后可能再也无法相见的切肤之疼,是把一切的一切打包成乡愁背在肩上藏在心中的割舍。说起乡愁,人们心里往往就会出现一系列用于寄托乡情的标志物,真正告别故乡,那些标志物恰是承载着乡愁情结的载体,或是儿时门前的那口老井,或是给了你童年无数欢乐的那条小河,或是那个大江、大湖,更可能是几间简陋的老屋。美丽的古南河更不例外,他就是多少移民和游子寄托故乡情缘的标志物。

近几年,房县县委、政府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古南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申报、建设和保护。现在,整个古南河湿地公园,再没有人为的污染和不经意的侵犯,有的只是青山绿水,素景游人,真是一幅大师笔下也画不出的水墨画,一张山水相依清丽婉约的环保示范图,一个标准保护与建设的湿地样板间。

我们坐船飘荡在古南河上。随着机动船层层掀开的浪花,开船的唐师傅也打开了他记忆的匣子。他一边掌舵,一边沿手指的方向给我们讲解,这里水下原来叫垭里村,人口密集,良田沃地,好美的一个村庄,现在全沉没在几十米深的水下,我舅舅就住在这个村子的西头半山坡上。他停了许久,船也前进了好远,拐过了几个山头,绕过了几座小岛,他是在调整情绪,一会儿,还是很激动的,他接着说,这里是原安阳乡所在地,乡政府大门对着那个山尖,中学在右边那块地下边,派出所在山包那边......随着他的介绍,一个鲜活的安阳乡在大家脑海里活跃起来,一个个地理实体像孔乙己、阿Q、闰土一样形象鲜明的复活了。说到这里,他表情复杂,目视远方,也许在回忆曾经移民的点点滴滴,但,从他嘴角的那一抹微笑和自信的神情,我猜,他更多的是在展望古南河湿地公园美好的未来。历史像那后移的浪花,一篇篇翻过,未来就像眼前婉约怡人的南河,向我们无边的铺展开来。人们的生活依附于自然的同时,也必遵循自然规律,不管历史怎么翻篇,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永恒,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唐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南河人,几十年以船载客为生,他们那个村子暂时没列为搬迁范围。没有罗盘,没有固定航线,在这茫茫的水域开船,他始终操纵自如,来去顺畅。通过交谈,我读懂了,原来航线在他心里。不管怎么走,他时刻清楚,船下曾经哪里是公路,哪里是某村委会,哪里水最深,哪里有个大石头。这一切,源于唐师傅对这里一厢情深和厚重的乡愁。他们村是幸运的,被留了下来。他每天穿梭在南河上,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挣点辛劳费,更多的是受众多移民乡亲的嘱托,在这里帮他们打捞永远剪不断的乡思、乡愁和乡情。是啊,乡愁是那些远离故土的人们心底永远无法拆迁的房屋。

我深深记得,丹江大坝上浩瀚壮观的移民车队一步十回首的感人场面,让无数人泪染如血的乡愁。每当读到关于移民的文字,我就想起这个画面,就禁不住潸然泪下。就还比谁在拔起我乡愁的根。今天,我们把整个古南河浩渺的主体水域走遍了,仿佛又一次亲眼解读那感人的移民场面。听说文革时期移民,没有整体规划,没有移民安置费,有也少的可怜,常常是粗暴的“以水撵人”。现在移民叫做移民工程,既然是工程,就有科学的规划,完善的措施,都是人性化安置,且安置费标准公开透明。但是,人们还是故土难离,有多少村庄被淹没,就有多少悲壮的让人悲悯的移民故事。谁说不是吗!为了国家建设,为了经济发展,为了民族复兴,无数英雄儿女,舍小家,顾大家,泪洒故土,艰难告别先辈们世代繁衍的家园和赖以生存的土地,背井离乡,随一江清水泱泱北去。这,是一种大智的牺牲情怀,这,是一种大仁的礼让态度,这,是一种大义的奉献精神。

古南河的水是源头活水,是房县人为之骄傲的南水北调有功之水。古南河的山是伟大的山,他孕育了有功之水,滋养了神农氏、尹吉甫、庐陵王等历史名人和世代淳朴的房县人民。

山水有情人有缘。那天,我们不仅见到了风光旖旎浓淡相宜的古南河,还有幸邂逅了市观鸟协会的刘会长和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雷站长一行,他们正就湿地鸟类多样性保护进行调研。经他们权威介绍,房县古南河的生态环境已经达到了国家湿地公园的良好水平,听了这个消息,我们为之振奋,激动不已。

走进古南河,让人看到了,千万移民在这里打捞乡愁,又很快在另一个地方种植乡愁。让人想到了,只要家在中国,背井离乡也幸福。让人读懂了,中国大地和平兴旺、民族团结,处处都是建家立业的沃土!

创作简介:

王琼,中共党员。湖北省房县人。现任职于房县档案馆。十堰市作协会员,房县作协理事。擅长散文,取材乡土。作品散见于《湖北教育.时政新闻》《十堰作家》《武当风》《十堰日报》《十堰晚报》《楚天文艺》《神泉》《堵河》《今日房县》《房县文学》《房州文艺》等。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