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淮镇陈家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好榜样-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窑淮镇陈家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好榜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忠诚榜样 林贵春

林贵春,男,中共党员,1952年1月生,陈家铺村四组村民,获评第二届陈家铺忠诚榜样。
  这位军人出身的老支书在职20年,忠心耿耿,上为组织分忧,下为百姓解难,退休后依然不忘发挥余热。2017年2月,他与老伴先后患上脑溢血和脑梗,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十分困难,但他从未向组织叫苦叫难,他说:“我虽不能为组织添光彩,也绝不能给组织找麻烦。”村里搞建设,征用他家的土地,他无条件支持配合,带头签字,其他村民纷纷效仿,从而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脑溢血使他落下了腿疾,到村委会常人五分钟的路程他却要走上半个小时,但只要村上通知开会搞活动,他从不落下一次。正是这种忠诚担当的情怀,林贵春始终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退休这些年,群众无论大事小事都爱找他帮忙解决,他也从未让群众失望。
  无论在职不在职,健康还是疾病,林贵春心中始终向着党,想着组织和群众,力所能及地尽好自己的本分,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忠诚二字。


孝贤榜样朱万清

朱万清,男,1973年12月出生,窑淮镇陈家铺二组村民,获评第二届陈家铺孝贤榜样。
  朱万清的岳母患高血压、胆结石,岳父双肺感染、行动不便。百事孝当先,多年来他没有放弃这个家,坚持细心照料二老,更没有嫌弃常年卧病的岳父、岳母,一有病情变化就马上带他们去医院治疗,经常奔波于医院,结婚十七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提到这里,朱万清妻子记忆犹新。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正在远处打工的他被岳父生病的电话惊醒,他立即穿上衣服,乘坐最早的一班车赶回家,将岳父送往医院,又寸步不离的照料。他交代妻子说“只要老人把身体养好,我苦点累点没关系。”
  十几年如一日,对于这个40多岁的汉子来说,“孝顺”二字早已渗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平凡令人感动。十七年的坚守,默默的付出,任岁月流逝,朱万清用时间注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含义。


清洁榜样彭树梅

彭树梅,女,1965年11月生,家住陈家铺村四组,获评第二届陈家铺清洁榜样。
  50多岁的彭树梅习惯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把房前屋后、路边都打扫一遍,喂好牲口后7点出门开始一天的劳动。干完农活回家,她先想到的是拾掇家里家外的卫生,结婚20多年来,她不打牌、不闲逛、不搬弄是非,丈夫为人忠厚,勤劳朴实,全家人都讲文明,成为村民称道的文明家庭。自从村里开展“四好”乡村创建以来,村委会每月检查、评比时,她家总是地板明亮,床铺整洁,厨房亮堂,次次被评为优秀。彭书梅讲卫生、爱清洁,平时,发现公共场所有垃圾会主动捡起放入垃圾池,这种举动也带动了邻里和身边的人自觉加入到爱护清洁,爱护家园的队伍中来。
  每一份付出都有收获,每一次评比都有改变,每一户清洁家庭都为家乡整洁做出贡献,一位勤勤恳恳、朴朴实实、乐于奉献的阳光妇人,为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树立了榜样。


新风榜样林云伟

林云伟,男,1965年3月生,家住陈家铺村三组,获评第二届陈家铺新风榜样。
  2017年,林云伟的大孙女满月,远亲近邻赶来祝贺,当时,陈家铺村在倡导“崇简尚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人情新风,村两委知道后,派干部去林云伟家做思想工作,林云伟积极主动配合,将宾客都送回了家。事后,林云伟并未觉得丢了面子,他深刻认识到人情新风的重要性,他说:“没抓人情新风的时候,一年要走两万多的人情,现在一年才两千多元,虽然表面上看亏了,但是从长远看,大家负担都减轻了。现在人情轻了,礼钱少了,感情还亲近些了,人情新风抓得好,我举双手支持!”。2018年,二孙女出生,他带头做榜样,主动打电话通知亲戚朋友,取消满月宴。这两年他不仅用人情新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还热心引导其他村民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争当时代“新人”,林云伟两次告别人情陋习,以实际行动守护了陈家铺村的文明新风。

 

互助榜样刘杨英

刘杨英,女,1946年10月生,家住陈家铺村七组,获评第二届陈家铺互助榜样。
  2017年,重度贫困户林发奎务工摔成重伤,一时间瘫痪在床,家中唯一的哑巴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年过七旬的刘杨英不顾家人反对,无怨无悔照顾母子俩3年,送饭、洗衣、打扫,年迈的刘杨英给予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照顾。直到母子俩入住镇福利院,她挤出自己的养老金买些东西隔三差五去看望他们,毫无血缘关系的母子俩成了刘杨英内心始终放不下的牵挂。家在路边,她古道热肠,村民们喝口水,吃口饭,她家成了大家南来北往的“驿站”;街坊邻居闹矛盾,她不厌其烦上门劝说,成了“村民调解员”;村里建广场,她义务送水、做饭;她不计回报,义务打扫文化广场和周边道路,用自己的辛劳回馈一方乡邻;农户烧荒引发山林起火,她拖着病腿不顾危险冲在前面,在护林员赶到之前扑灭了大火,挽救了村集体财产。点点滴滴,年迈的“刘妈妈”成了村民口中人人称道的“实诚人”。
  “互帮互助好邻居,友善互助一家亲”,不管有没有血脉亲情,刘杨英用自己平凡的举动,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她的善行善举,如和煦春风,让美丽的陈家铺变得更加温暖。

 

脱贫榜样林发武

林发武,男,1976年1月生,家住陈家铺村六组,获评第二届陈家铺脱贫榜样。
  2012年林发武患严重风湿性痛风,疾病使他无法进行高强度工作,只能在家打零工维持生计。2014—2017年林发武的母亲和妻子先后被查出心脏病,长期的治疗花光了家中积蓄。2017年林发武妻子心脏病发作入院,十多万的手术费用和自身长期的疾病压的林发武喘不过气。关键时刻,林发武找到了村两委,村两委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把他纳入精准扶贫户,并报销了90%的手术费,术后妻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亲身体验到了党的好政策,林发武决心努力奋斗,不给国家添麻烦,在家附近做水电工,痛风发作时,他白天劳作晚上打针治疗。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说自己挣的钱用起来才踏实。受到丈夫的鼓励,林发武的妻子也没有向疾病低头,承担了村里公益性岗位工作,挣钱补贴家用。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林发武不仅还清了外债,更是在2018年成功脱贫,如今年收入达五万元。
  面对疾病和贫困,林发武不等不靠,知恩感恩,不怕苦不怕难,自强不息,努力奋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家教榜样张涛

张涛,男,1970年1月出生,家住陈家铺村二组,获评第二届陈家铺家教榜样。
  张涛夫妇都是人民教师,在几十年教书育人中注重个人修养,在孝敬父母教育子女中,注重家风,逐渐形成了孝敬长辈,勤俭节约的朴素家教。家中老人相继离世,只剩下岳母一人,老人年纪大,身体状况差,张涛夫妇就岳母接到自己家中,因老人只能吃流食,夫妇倆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只要在家就和父母一起喝粥。张涛不仅自己孝顺长辈,更注重对女儿的家风家教培养,女儿张竹从小就懂得尊敬长辈、勤奋学习。 2016年,女儿大学毕业后,张涛怕女儿在外乱花钱,要求每年给家中寄回一万元,但张竹在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先后给家中寄回四万五千元。2017年冬天,在外工作的张竹送给父母两件市场价值2000多元的衣服,其实这两件衣服是张竹在展销会上奔波了一天,找到的特价断码商品,虽然只花了二十元,但却是女儿满满的孝心和节俭家风的传承。
  张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构建了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为乡风文明建设做出了表率。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