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李林 报道:陈家铺村位于县城以西40公里,346国道和谷竹高速穿境而过,下辖7个村民小组340户12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295人。今年来,全村以“四好”乡村建设为抓手,着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取得显著效果。
一、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易地搬迁与危房改造相结合,全面保障群众住上好房子,先后实施危房改造110户,建设安置小区2个,集中安置58户202人,按照县委、县政府易地搬迁“七个一”要求,全面配齐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新建村医疗室1个,村幼儿园1个,建设村级文化广场3个,生态停车场2个,硬化户院路3公里,新增产业路5公里,增设路灯30盏,铺设引水管道2000米,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村容村貌大提升。
二、重手产业发展。全村以中药材和果蔬种植产业为主,流转村民的土地用于发展中药材、生态采摘园、光伏发电和茶叶产业,土地流转达率到90%以上。其中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200亩,采摘园面积300亩,茶叶面积500亩,市场主体4家,专业合作社2家,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基地务工获薪金、金融入股获股金”的“三金”模式,将贫困户收益固化在产业链上,已带动农户74户,其中贫困户39户,实现了户均增收8000元的初期目标。于2018年又新引进众森园林有限公司、武农源茶业有限公司。目前,众森园林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带动群众务工42人,其中贫困户17户,月收入可达2500-3500元,武农源茶业有限公司拟于4月初投产。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群众过上好日子。
三、狠抓环境整治。坚持改善庭院环境与美化村容村貌相结合,实施“厕所革命”155户,配备垃圾中转箱30个,垃圾桶350个,建设污水处理人工湿地3个,治理生态河堤4.5公里,四旁植树1000多株,新增绿化面积15亩,实施退耕还林780亩,聘用5名贫困户为公益性岗位,参与河道、小区、文化广场等场所卫生治理。制定《陈家铺村“四好”家庭评分表》,驻村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入户宣传“四好”创建的重要性及评分标准,每月至少开展1次以上农户房前屋后环境评比工作,对考评结果予以公示,对排名前五名进行表扬,对后五名进行批评,并督促整改。按照评比结果,分别给予“最清洁、清洁、不清洁”的标识,村民每次的评分以60分为及格分,60分以上的分值计入奖励分值,每1分可兑换价值0.5元的礼品,一月一兑现,促进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四、强化社会治理。突出社会治理建设与全村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结合精准扶贫“五大活动”和“进村住户、户户走到”活动,召开户院会、党员群众代表会,在全村范围内选树孝老爱亲先进人物、人情新风标兵、脱贫致富典型、邻里互助榜样,借助村头广播、村内政策宣传栏、出动宣传车、设立红黑榜、成立人情新风协会等形式,大力整治人情歪风,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并影响全村群众言行举止,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形成好风气,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